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yáng

ㄧㄤˊ

部首 攴

部外 8

總筆畫 12

揚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56D

左右结构

2511135333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jgqt

ahok

kaom

68240

拼音 yáng

注音 ㄧㄤˊ

部首 攴 部外 9總筆劃 13

統一碼 656D筆順 2511135333134

敭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敭

yáng ㄧㄤˊ

     ◎ 同“揚”。

英語 scatter, spread; praise; raise

© 漢典
【卯集下】【攴】 敭·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敭 《康熙字典》

【卯集下】【攴】 敭·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集韻】揚,古作敭。【書·古文訓】明明敭仄𠚇。○按《書·堯典》今作揚。

又宋書恩倖傳論明敭幽仄。餘詳手部九畫。

© 漢典
【卷十二】【手】

揚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敭”字頭,請參考“揚”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飛舉也。从手昜聲。𢾙,古文。與章切〖注〗𠭲、敭,亦古文揚。

『說文解字注』

(揚)飛舉也。从手。昜聲。與章切。十部。


(𢾙)古文揚。从攴。漢碑用颺歷。他文用敭歷。皆用今文尙書般庚之優賢揚歷也。

© 漢典

敭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ɑŋ˧˥ 韩语罗马 YANG现代韩语 양

客家话 [客英字典] ji5 [海陆腔] ri5 rit7 [台湾四县腔] ji5 jit7粤语 joeng4

近代音 中古音 喻以母 陽韻 平聲 陽小韻 與章切 三等 開口;喻以母 寘韻 去聲 易小韻 以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唐部 ;王力系统:餘母 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敭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揚」 令鼎西周早期集成2803「揚」 說文古文「敭」
「揚」 王丮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613「揚」 說文‧手部
「揚」 三年師兌簋西周晚期集成4318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韩国
異體字
揚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陽(yang2)
    2. 扬(yang2)
    3. 羊(yang2)
    4. 瘍(yang2)
    5. 愓(yang2)
    6. 眻(yang2)
    7. 阳(yang2)
    8. 玚(yang2)
    9. 楊(yang2)
    10. 飏(yang2)
    11. 㬕(yang2)
    12. 劷(yang2)
同部首
    1. 攽
    2. 敏
    3. 敉
    4. 敵
    5. 敾
    6. 敎
    7. 敏
    8. 玫
    9. 攷
    10. 敓
    11. 敞
    12. 攵
同筆畫
    1. 尠
    2. 輇
    3. 㴺
    4. 筟
    5. 䞏
    6. 輌
    7. 僄
    8. 蛼
    9. 詹
    10. 嗁
    11. 厀
    12. 搈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