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支那

拼音 zhī nà

注音 ㄓ ㄣㄚˋ

支那 詞語解釋

解釋

◎ 支那 Zhīnà

[China] 古代印度、希臘和羅馬以及近代日本都曾稱中國為支那

-----------------
國語辭典
支那zhī nàㄓ ㄋㄚˋ
  • 中國。梵語cīna的音譯。原見於漢譯佛典,係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日本尚沿用之。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三》:「震旦,或曰支那,亦云真丹,此翻為思惟,以其國人多所思慮,多所計詐,故以為名,即今此漢國是也。」也譯作「真丹」、「真旦」、「振旦」、「震旦」、「神丹」。

英語 phonetic transcription of China (Japanese: Shina)​, colonial term, generally considered discriminatory

德語 China (S)​

法語 transcription phonétique de Chine (du japonais Shina)​ (terme colonial, généralement considéré comme discriminatoire)​

© 漢典

支那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支那

  • 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蔑稱。
  • 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爲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爲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日本政府今後均以“支那”呼稱中國。對此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憤怒。
  • 1930年,國民政府還照會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直到日本戰敗後,應中國代表團的要求,盟國最高司令部經過調查,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故於1946年責令日本外務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稱呼中國。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脂那
    2. 指拏
    3. 職內
    4. 直內
    5. 脂那
    6. 只守
    7. 吱吱格格
    8. 枝干相持
    9. 梔鞭
    10. 知者
    11. 织女
    12. 娜娜
    13. 深文周内
    14. 珍纳
    15. 玉納
    16. 监纳
    17. 诱纳
相關詞語
    1. 支敵
    2. 支分节解
    3. 支吾其詞
    4. 支解
    5. 支领
    6. 支农
    7. 兌支
    8. 超支
    9. 增收节支
    10. 傍支
    11. 天干地支
    12. 僧祇支
    13. 那么点儿
    14. 那行
    15. 那搭里
    16. 那嗎
    17. 那颜
    18. 那麽著
    19. 禪那
    20. 摩诃至那
    21. 停那
    22. 阿那波那
    23. 規那
    24. 伽那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