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dān

dàn

ㄉㄢ

ㄉㄢˋ

部首 手

部外 13

總筆畫 16

簡體 担

儋 担 檐 𥣲 𧭃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4D4

左右結構

121351334411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qdy

qncr

dros

57061

拼音 dān dàn

注音 ㄉㄢ ㄉㄢˋ

部首 手 部外 13總筆劃 16

基本區 64D4筆順 1213513344111251

通

擔 基本解釋

● 擔

dān ㄉㄢ 《廣韻》都甘切,平談端。談部


  1. 肩挑;肩扛。《集韻•談韻》;「儋,《説文》:『何也。』或从手。」
  2. 背負;負載。《搜神記》卷十六:「鬼便先擔定伯數里。」
  3. 承當。《釋名•釋姿容》:「擔,任也,任力所勝也。」《龍龕手鑑•手部》:「擔,擔任也。」
  4. 舉,戴。《管子•七法》:「擔竿而欲定其末。」

● 擔

dàn ㄉㄢˋ 《廣韻》都濫切,去闞端。


  1. 擔子;挑子。《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
  2. 扁擔。《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記馬僧》:「則夜間已將所肩鐵擔屈而圓之,束二馬首於内,不可開,二盗氣奪,故遁去。」
  3. 量詞。舊時一百斤為一擔。《文選•班彪〈王命論〉》:「思有短褐之襲,擔石之蓄。」
  4. 量詞。用於計成挑的東西。如:一擔柴;兩擔米。《水滸全傳》第十六回:「夫人也有一擔禮物,另送與府中寶眷。」

● 擔

shàn ㄕㄢˋ 《集韻》時豔切,去豔禪。談部。


  1. 假借。《集韻•豔韻》:「擔,假也。」《儀禮•喪服》:「無爵而杖者何?擔主也。」

英語 carry, bear, undertake

法語 porter sur l'épaule,entreprendre,soutenir,être responsable de,charge,100 livres,1 picul

【漢典】

擔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擔

擔 dān

〈動〉

(1) (形聲。从手,詹聲。本義:用肩挑)

(2) 同本義 [carry on a shoulder pole]

儋,何也。從人,詹聲。以背曰負,以肩曰儋。——《說文》。字亦作「擔」。

擔,負也。——《字林》

擔囊行取薪。——曹操《苦寒行》

負書擔橐。——《戰國策·秦策一》

又如:肩不能擔,手不能提;擔戴(肩挑頭頂)

(3) 揹負 [carry on one's back]。

如:擔簦(揹着傘)

(4) 承當,承擔 [take upon]

吾擔悲也。——清· 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分擔(擔負一部分);擔承(承擔);擔扶(擔當;扶助);擔杜(有能力承擔責任的人);擔干係(擔干紀。負責任)

(5) 另見 dàn

常用詞組


擔保擔不是擔沉重擔承擔待擔當擔負擔擱擔架擔驚擔驚受怕擔名擔任擔受擔心擔憂擔子
 

基本詞義


◎ 擔

擔 dàn

〈名〉

(1) 扁擔和掛在兩頭的東西 [carrying pole and the loads on it]

負擔荷以丈尺兮。——《楚辭·哀時命》。注:「荷曰擔。」

有賣油翁釋擔而立。——宋· 歐陽修《歸田錄》

又如:挑擔;擔仗(行李擔子。亦作「擔腳」,「擔杖」);擔頭(貨擔兩頭;一挑東西);貨郎擔

(2) 轎子 [sedan]。

如:擔輿(肩輿)

(3) 肩負的責任 [burden;load]。

如:重擔(沉重的擔子,比喻繁重的責任)

詞性變化


◎ 擔

擔 dàn

〈量〉

(1) 中國重量單位。舊制一百斤爲一擔,今以百市斤爲一市擔 [a unit of weight (=50 kilograms)]

但聞行路吟新詩,不嘆舉家無擔石。——李頎《別樑鍠》

(2) 用於計成挑的東西 [a load of]。

如:一擔柴;兩擔米

(3) 另見 dān

常用詞組


擔擔麪擔子
【漢典】

擔 國語辭典

擔ㄉㄢdān
動
  1. 用肩膀挑東西。如:「擔水」。《戰國策·秦策一》:「羸縢履蹻,負書擔橐。」

  2. 參見「扁擔 」條。

  3. 負責、承當。如:「擔風險」、「這責任我恐怕擔不起。」《紅樓夢·第六七回》:「人家陪著你走了二三千里的路程,受了四五個月的辛苦,而且在路上又替你擔了多少的驚怕沉重。」

擔ㄉㄢˋdàn
名
  1. 用扁擔所挑的物品。《列子·湯問》:「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2. 肩負的責任。如:「重擔」。

  3. 量詞。計算成挑物品的單位。如:「一擔米」、「兩擔柴」、「三擔賀禮」。

【漢典】
【卯集中】【手】 擔·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3

擔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擔·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3

【唐韻】【集韻】【韻會】都甘切【正韻】都藍切,𠀤膽平聲。與儋同。背曰負,肩曰擔。【釋名】擔,任也,任力所勝也。【易·繫辭負且乗疏】負者,擔負於物也。【戰國策】蘇秦嬴縢履蹻,負書擔囊。

又左擔,地名。【任豫益州記】隂平縣北有左擔道,於成都爲西,自北來者,擔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

又武擔,山名。在成都西北。【蜀志·先主傳註】蜀王妻物故,發卒擔土於成都郭中葬,高七丈,號曰武擔也。

又去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濫切。謂所負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註】丁暫反。

又【集韻】時豔切,音贍。假也。【禮·喪服四制】杖者,何也,爵也。或曰擔主。【儀禮·喪服】無爵而杖者何,擔主也。【註】假之以杖,尊其爲主也。

又以贍切,音豔。義同。

【漢典】
【卷八】【人】

↳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擔”字頭,请參考“儋”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何也。从人詹聲。都甘切

《說文解字注》

(儋)何也。儋俗作擔。古書或假檐爲之,疑又擔之誤耳。韋昭齊語注曰:背曰負,肩曰儋。任,抱也。何,揭也。按統言之則以肩以手以背以首皆得云儋也。从人詹聲。都甘切。八部。

【漢典】

擔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Ąn˥; tĄn˥˧ 日语读音 NINAU KATSUGU OU韩语罗马 TAM现代韩语 담

客家话 [梅县腔] dam1 dam5 [沙头角腔] dam1 dam5 [台湾四县腔] dam5 dam5 [客英字典] dam5 dam1 [宝安腔] dam1 | dam5 [客语拼音字汇] dam1 dam4 [海陆腔] dam5 dam5 [陆丰腔] dam5 dam1 [梅县腔] dam1粤语 daam1 daam3潮州话 dan1(taⁿ) dan3(tàⁿ)

近代音 端母 監鹹韻 平聲陰 擔小空;端母 監鹹韻 去聲 淡小空;中古音 端母 談韻 平聲 擔小韻 都甘切 一等 開口;端母 闞韻 去聲 擔小韻 都濫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添部 ;端母 添部 ;王力系统:端母 談部 ;端母 談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擔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儋」。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儋」 包2.147 「儋」 說文‧人部       「儋」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儋
担
檐
𥣲
𧭃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酖(dan1)
    2. 耽(dan1)
    3. 鄲(dan1)
    4. 箪(dan1)
    5. 瘅(dan1)
    6. 聃(dan1)
    7. 𠕑(dan1)
    8. 簞(dan1)
    9. 單(dan1)
    10. 担(dan1)
    11. 襌(dan1)
    12. 癉(dan1)
    13. 癚(dan4)
    14. 髧(dan4)
    15. 蜑(dan4)
    16. 蓞(dan4)
    17. 㡺(dan4)
    18. 噉(dan4)
    19. 亶(dan4)
    20. 繵(dan4)
    21. 彈(dan4)
    22. 癉(dan4)
    23. 餤(dan4)
    24. 萏(dan4)
同部首
    1. 抢
    2. 拃
    3. 抶
    4. 挖
    5. 㧉
    6. 搖
    7. 拠
    8. 摟
    9. 㨔
    10. 搠
    11. 推
    12. 扠
同筆畫
    1. 暽
    2. 輹
    3. 諞
    4. 䍸
    5. 䌈
    6. 瘻
    7. 築
    8. 駯
    9. 儜
    10. 謁
    11. 閸
    12. 錡
初中古詩詞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宋·欧阳修 《卖油翁》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先秦·列御寇 列子《愚公移山》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