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ǎn

ㄉㄢˇ

部首 手

部外 12

總筆畫 15

探 𢶁 𢺬 撣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4A2

左右结构

121125221251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sjh

qmwj

dfke

51046

拼音 dǎn

注音 ㄉㄢˇ

部首 手 部外 12總筆劃 15

統一碼 64A2筆順 121125221251112

撢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撢

dǎn ㄉㄢˇ

     ◎ 同“撣1”。

英語 to dust; a duster

德語 abstauben, bestäuben (Bio)

法語 épousseter,nettoyer

© 漢典

撢 國語辭典

撢ㄉㄢˇdǎn
動
  1. 用撢子或其他東西輕拍,拂去塵土。如:「撢一撢灰塵。」

撢ㄊㄢˋtàn
動
  1. 探索。通「探」。《說文解字·手部》:「撢,探也。」《周禮·夏官·撢人》「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句下唐·賈公彥·疏:「撢取王之此志,又道國之政事。」

© 漢典
【卯集中】【手】 撢·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撢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撢·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紺切,貪去聲。【說文】探也。

又他含切,音貪。與探同。【周禮·夏官】撢人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國而語之。【疏】誦王志者,若撢取王之志。

又【唐韻】餘針切【集韻】【韻會】【正韻】夷針切,𠀤音淫。

又【集韻】徒紺切,潭去聲。義𠀤同。

又徒感切,音萏。揞也。

又徐心切,音尋。修也。

又【唐本《說文】掬也。 本作𢺬。

© 漢典
【卷十二】【手】

撢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探也。从手覃聲。他紺切

『說文解字注』

(撢)揬也。周禮撢人。掌撢序王意以語天下。釋文曰。與探同。按許書、則義同而各自爲字。从手。𪉷聲。他紺切。古音在七部。

© 漢典

撢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Ąn˨˩˦ 越南语 đùm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tam5 tam1 tam2 [梅县腔] tam3 [海陆腔] tam5 tam1 tam2 [客英字典] tam1 tam5粤语 taam2 taam3

近代音 中古音 喻以母 侵韻 平聲 淫小韻 餘針切 三等 開口;透母 覃韻 平聲 探小韻 他含切 一等 開口;透母 勘韻 去聲 僋小韻 他紺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覃部 ;王力系统:透母 侵部 ;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撢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撢」 說文‧手部「撢」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探
𢶁
𢺬
撣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䱋(dan3)
    2. 抌(dan3)
    3. 皽(dan3)
    4. 黵(dan3)
    5. 玬(dan3)
    6. 䃫(dan3)
    7. 㽎(dan3)
    8. 馾(dan3)
    9. 刐(dan3)
    10. 撣(dan3)
    11. 胆(dan3)
    12. 赕(dan3)
同部首
    1. 挑
    2. 挟
    3. 㩛
    4. 㩕
    5. 捴
    6. 捷
    7. 捅
    8. 擫
    9. 撥
    10. 搧
    11. 㨆
    12. 搗
同筆畫
    1. 䴯
    2. 駛
    3. 嫻
    4. 嬈
    5. 墫
    6. 黙
    7. 撪
    8. 㜦
    9. 艓
    10. 䆭
    11. 磇
    12. 暭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