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jiǎo

ㄐㄧㄠˇ

部首 手

部外 12

總筆畫 15

簡體 挢

挢 𢱪 矯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49F

左右結構

121313425125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tdk

qhkb

dmjl

52027

拼音 jiǎo

注音 ㄐㄧㄠˇ

部首 手 部外 12總筆劃 15

基本區 649F筆順 121313425125251

撟 基本解釋

● 撟

jiǎo ㄐㄧㄠˇ 《廣韻》居天切,上小見。又舉喬切。宵部。


  1. 舉手。《説文•手部》:「撟,舉手也。」
  2. 伸舉;翹起。《史記•扁韻倉公列傳》:「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
  3. 假託;詐稱。也作「矯」。《説文•手部》:「撟,撟擅也。」
  4. 剛強。《荀子•臣道》:「忠信而不諛,諫争而不諂,撟然剛折端志,而無傾側之心。」
  5. 通「矯」,糾正。《漢書諸侯王表》:「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枉過其正矣。」

● 撟

jiāo ㄐ〡ㄠ 《集韻》居妖切,平宵見。


  1. 拾取。《廣雅•釋詁一》:「撟,取也。」

● 撟

kăo ㄎㄠˇ 《集韻》苦浩切,上晧溪。宵部。


  1. 用火烤使物體彎曲。《周禮•考工記•弓人》:「撟幹欲孰於火而無贏,撟弓欲孰於火而無燂。

英語 correct; to bend or twist; to feign; to raise (the hand)

德語 korrekt, abändern

【漢典】

撟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撟

撟 jiǎo

動

(1) 伸,舉起,翹起 [raise]。

如:撟舌(舌翹起不能出聲。形容畏葸難言或驚訝的樣子);撟首(矯首,舉頭);撟然(翹起的樣子);撟引(伸引手足)

(2) 通「矯」。糾正 [correct]

撟幹欲熟於火而(孰)無贏。——《周禮·考工記·弓人》

撟當世,反諸正。——《漢書·公孫劉田等傳贊》

可謂撟枉過其正矣。——《漢書·諸侯王表》

又如:撟拂(強行糾正)

(3) 通「矯」。詐稱;假託 [counterfeit]

知其撟命。——《左傳·哀公十四年》

五曰撟邦令。——《周禮·秋官·士師》

撟制以令天下。——《漢書·高五王傳》

又如:撟制(矯制。假託皇帝的命令);撟虔(敲詐勒索);撟誣(欺詐)

詞性變化


◎ 撟

撟 jiǎo

形

剛強 [firm;indornitable]。

如:撟然(剛強的樣子);撟虔(倔強任性)

【漢典】

撟 國語辭典

撟ㄐㄧㄠˇjiǎo
動
  1. 舉手。《說文解字·手部》:「撟,舉手也。」

  2. 高舉。《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仰撟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亡見。」

  3. 糾正、矯正。《漢書·卷十四·諸侯王表》:「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枉過其正矣。」通「矯」。

  4. 假託、假造。如:「撟詔」、「撟令」。

副
  1. 剛強。《荀子·臣道》:「撟然剛折端志,而無傾側之心。」

撟ㄐㄧㄠˋjiào
動
  1. 取。《淮南子·要略》:「乃始攬物引類,覽取撟掇。」唐·高誘·注:「撟,取也。」

【漢典】
【卯集中】【手】 撟·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撟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撟·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唐韻】居少切【集韻】【韻會】舉夭切,𠀤音矯。【說文】舉手也。 一曰撟擅也。與矯通。【周禮·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五曰撟邦令。【註】稱詐以有爲者。【疏】撟,卽詐也。【前漢·武帝紀】撟虔史乘埶以侵蒸庶。【註】撟,託也。虔,固也。妄託上命,而堅固爲邪惡者也。

又【高五王傳】撟制以令天下。【註】託天子制詔也。

又【倉頡篇】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撟幹欲孰于火而無贏,撟角欲孰于火而無燂。【前漢·諸侯王表】撟枉過其正。【註】正曲曰撟。

又强貌。【荀子·臣道篇】撟然剛折端立,而無傾側之心。

又【集韻】渠嬌切,音喬。亦舉手也。

又【唐韻】舉橋切【集韻】居妖切,𠀤音驕。義同。

又【博雅】取也。一曰選也。

又【集韻】【韻會】𠀤嬌廟切,驕去聲。撟捎,略取也。互見捎字註。

又【集韻】巨天切,音趫。天撟,頻伸貌。【爾雅·釋獸】人曰撟。【註】伸引手足。

又丘祅切,音蹺。舉也。

又渠廟切,音嶠。義同。【史記·扁鵲傳】舌撟然而不下。

又苦浩切,音考。以火曲物也。【考工記】撟幹,劉昌宗說。

又【集韻】【正韻】𠀤吉了切,音皎。撓曲也,屈也。【考工記釋文】沈讀古了反。【荀子·臣道篇】率羣臣百吏,而相與强君撟君。

 

【漢典】
【卷十二】【手】

撟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舉手也。从手喬聲。一曰撟,擅也。居少切

《說文解字注》

(撟)舉手也。引申之,凡舉皆曰撟。古多叚矯爲之。陶淵明曰:時矯首而遐觀。王逸注楚辭曰:矯,舉也。从手喬聲。居少切。二部。一曰撟,擅也。擅,專也。凡矯詔當用此字。

【漢典】

撟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ɑu˨˩˦ 韩语罗马 KYO现代韩语 교越南语 kéo

客家话 [梅县腔] giau3 [海陆腔] giau3 [客英字典] giau3 [台湾四县腔] giau3 kieu3粤语 giu2 giu6

近代音 見母 蕭豪韻 上聲 皎小空;中古音 見母 宵韻 平聲 驕小韻 舉喬切 三等 開口;見母 小韻 上聲 矯小韻 居夭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豪部 ;王力系统:見母 宵部 ;

吴语 赣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撟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撟」 說文‧手部 「撟」 睡.日甲60背 「撟」 「挢」 「撟」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挢
𢱪
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䥞(jiao3)
    2. 筊(jiao3)
    3. 搅(jiao3)
    4. 䚩(jiao3)
    5. 㩭(jiao3)
    6. 曒(jiao3)
    7. 敿(jiao3)
    8. 敽(jiao3)
    9. 䀊(jiao3)
    10. 鉸(jiao3)
    11. 恔(jiao3)
    12. 臫(jiao3)
同部首
    1. 㨸
    2. 掭
    3. 揊
    4. 㧽
    5. 㨚
    6. 扨
    7. 撡
    8. 摀
    9. 挠
    10. 掠
    11. 拍
    12. 拌
同筆畫
    1. 㒔
    2. 䵟
    3. 熱
    4. 徵
    5. 厱
    6. 㵧
    7. 𠎷
    8. 䋹
    9. 蕄
    10. 𠒰
    11. 䔳
    12. 䛱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