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náo

ㄋㄠˊ

部首 手

部外 12

總筆畫 15

簡體 挠

挠 摎 𢪼 繞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493

左右結構

1211211211211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ffq

qggu

dbbg

54012

拼音 náo

注音 ㄋㄠˊ

部首 手 部外 12總筆劃 15

基本區 6493筆順 121121121121135

通

撓 基本解釋

● 撓

náo ㄋㄠˊ


  1. 攪,攪動:「使水濁者,魚~之」。
  2. 擾亂,阻止:~亂。阻~。
  3. 彎曲(喻屈服):~曲(qū)。~折。~志(屈節從人)。百折不~。
  4. 搔,輕輕抓:~癢。

英語 scratch; disturb, bother; submit

德語 kratzen (V)​,löschen, kratzen

法語 gratter,déranger,fléchir

【漢典】

撓 國語辭典

撓ㄋㄠˊnáo
動
  1. 攪擾、阻擾。如:「阻撓」。《左傳·成公十三年》:「離散我兄弟,撓亂我同盟。」《莊子·駢拇》:「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

  2. 屈服、屈曲。如:「屈撓」、「百折不撓」。《國語·晉語二》:「抑撓志以從君,為廢人以自利也。」

  3. 抓、搔。如:「撓癢」、「抓耳撓腮」。《水滸傳·第三一回》:「我的本事不要箱兒裡去取,正是撓著我的癢處。」

【漢典】
【卯集中】【手】 撓·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撓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撓·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唐韻】奴巧切【集韻】【韻會】【正韻】女巧切,𠀤鐃上聲。【說文】擾也。【釋名】物繁則相雜撓也。【左傳·成十三年】撓亂我同盟。【註】乃卯反。或作摎。

又【說文】一曰捄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尼交切,音鐃。抓也,搔也,亦擾也。

又屈也。【孟子】不膚撓。【趙岐註】讀平聲。或作𢪼。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女敎切,音鬧。義同。【左傳·成二年】畏君之震,師徒撓敗。【史記·酷吏傳】所愛者,撓法活之。【前漢·劉向傳】不撓衆枉。

又【唐韻】呼毛切【集韻】【韻會】【正韻】呼高切,𠀤音蒿。攪也。【前漢·鼂錯傳】匈奴之衆易撓亂也。【註】火高反,其字从手。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爾紹切,音繞。亦屈也。與揉同。

又【集韻】【韻會】𠀤人要切,饒去聲。纏也。與繞同。【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或作撓。

又【集韻】馨幺切,音嘵。撓挑,宛轉也。【正字通】撓橈,从手从木,古互通。與鐃从金,音同義異。

【漢典】
【卷十二】【手】

撓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擾也。从手堯聲。一曰捄也。奴巧切

《說文解字注》

(撓)𢺕也。此與女部嬈字音義皆同。从手。堯聲。奴巧切。二部。一曰捄也。捄篆下曰。一曰?也。是撓?捄三字義同。

【漢典】

撓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nɑu˧˥ 唐代读音 nǎu日语读音 TAWAMERU MIDARERU MIDASU韩语罗马 YO现代韩语 요越南语 nhéo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nau3 [台湾四县腔] nau2 ngiau2 nau3 neu1 [客英字典] nau2 [海陆腔] nau2 ngiau2 nau3 neu1 [梅县腔] nau2 ngiau3 [东莞腔] jau3 [宝安腔] ngiau2 lau2粤语 naau4 naau5潮州话 nau1

近代音 泥母 蕭豪韻 平聲陽 猱小空;泥母 蕭豪韻 上聲 撓小空;中古音 曉母 豪韻 平聲 蒿小韻 呼毛切 一等 開口;孃母 巧韻 上聲 㺒小韻 奴巧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豪部 ;泥母 豪部 ;王力系统:泥母 宵部 ;泥母 宵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撓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撓」 說文‧手部「撓」「挠」 「撓」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挠
摎
𢪼
繞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獿(nao2)
    2. 猱(nao2)
    3. 䑋(nao2)
    4. 挠(nao2)
    5. 䛝(nao2)
    6. 䃩(nao2)
    7. 橈(nao2)
    8. 巎(nao2)
    9. 憹(nao2)
    10. 獶(nao2)
    11. 呶(nao2)
    12. 桡(nao2)
同部首
    1. 拱
    2. 擞
    3. 攖
    4. 撌
    5. 摲
    6. 揕
    7. 挢
    8. 捩
    9. 抍
    10. 擏
    11. 㨩
    12. 擒
同筆畫
    1. 劉
    2. 墪
    3. 𠎿
    4. 嬎
    5. 蕸
    6. 澛
    7. 䜯
    8. 䔮
    9. 鳻
    10. 冪
    11. 麫
    12. 䔳
初中古詩詞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西汉·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