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tuán

ㄊㄨㄢˊ

部首 手

部外 11

總筆畫 14

簡體 抟

團 專 㩛 塼 抟 𢮛 𢮨 𢰁 𢰋 𧽢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476

左右結構

1211251121412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gjf

qjii

dfds

55043

拼音 tuán

注音 ㄊㄨㄢˊ

部首 手 部外 11總筆劃 14

基本區 6476筆順 12112511214124

摶 基本解釋

● 摶

tuán ㄊㄨㄢˊ


  1. 見「摶」。

英語 roll around with hand; model

法語 pétrir,réunir

【漢典】

摶 國語辭典

摶ㄊㄨㄢˊtuán
動
  1. 捏聚搓揉成團。如:「摶弄」、「摶土」、「摶麵」。《文選·枚乘·七發》:「楚苗之食,安胡之變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2. 憑藉。《莊子·逍遙遊》:「摶扶搖而上九萬里。」明·張四維《雙烈記·第三○齣》:「夾攻裡外施英勇,看他鵬翮怎摶風,管教墮吾計中。」

  3. 集聚、結合。《管子·內業》:「摶氣如神,萬物被存。」《商君書·農戰》:「摶民力以待外事,然後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

【漢典】
【卯集中】【手】 摶·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摶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摶·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唐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𠀤音團。【說文】圜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侔以行山,則是摶以行石也。【註】侔,上下等也,摶,圜厚也。

又【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摶。

又以手圜之也。掜聚也。【禮·曲禮】毋摶飯。【疏】取飯作摶,則易得多。【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摶黍授祝。

又拍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摶埴之工二。【註】摶之言拍也。埴,黏土也。【疏】以手拍黏土以爲培也。

又專也。【前漢·天文志】凡望雲氣,騎氣𤰞而布,卒氣摶。

又摶黍,黃鳥名。【詩·周南·黃鳥于飛疏】幽州人謂之黃鶯,齊人謂之摶黍。

又省作𢮨。亦作㩛。

又【集韻】朱遄切,音專。擅也。一曰幷合制領也。【史記·田齊世家】摶三國之兵。【註】握領也。

又與專通。【左傳·昭二十年】若琴瑟之摶,一誰能聽之。

又【唐韻】持兗切【集韻】【韻會】【正韻】柱兗切,𠀤音篆。束也。【周禮·地官·羽人】十羽爲審,百羽爲摶。

又與縳同。卷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卷而摶之,欲其無迆也。【註】摶讀爲縳,謂卷縳韋革也。【釋文】摶縳𠀤直轉反。

又【集韻】【韻會】𠀤柱戀切,傳去聲。義同。 从叀,與搏从尃別。

【漢典】
【卷十二】【手】

摶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圜也。从手專聲。度官切

《說文解字注》

(摶)㠯手圜之也。各本作圜也。語不完。今依韵會所據補。以手圜之者、此篆之本義。如禮經云摶黍、曲禮云摶飯是也。因而凡物之圜者曰摶。如考工記摶以行石、摶身而鴻、相笴欲生而摶是也。俗字作團。古亦借爲專壹字。左傳云若琴瑟之摶壹、秦瑯邪臺刻石曰摶心揖志是也。專壹、許女部作嫥壹。从手。專聲。度官切。十四部。

【漢典】

摶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uan˧˥ 唐代读音 dhuɑn日语读音 MARUI

客家话 [陆丰腔] ton3 [客英字典] ton2 [海陆腔] ton2 [梅县腔] ton2 [台湾四县腔] ton2粤语 tyun4

近代音 透母 桓歡韻 平聲陽 團小空;中古音 定母 桓韻 平聲 團小韻 度官切 一等 合口;澄母 獮韻 上聲 篆小韻 持兖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寒部 ;定母 寒部 ;王力系统:定母 元部 ;定母 元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摶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摶」 說文‧手部「摶」「抟」 「摶」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團
專
㩛
塼
抟
𢮛
𢮨
𢰁
𢰋
𧽢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團(tuan2)
    2. 篿(tuan2)
    3. 䊜(tuan2)
    4. 漙(tuan2)
    5. 蓴(tuan2)
    6. 慱(tuan2)
    7. 团(tuan2)
    8. 鏄(tuan2)
    9. 檲(tuan2)
    10. 㩛(tuan2)
    11. 塼(tuan2)
    12. 団(tuan2)
同部首
    1. 損
    2. 搨
    3. 撥
    4. 扒
    5. 拦
    6. 抣
    7. 捎
    8. 摬
    9. 㩀
    10. 擓
    11. 捝
    12. 搜
同筆畫
    1. 𠎐
    2. 䢆
    3. 漥
    4. 孷
    5. 綡
    6. 皹
    7. 潴
    8. 誥
    9. 碹
    10. 蜠
    11. 馒
    12. 碳
初中古詩詞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先秦·庄周 庄子《北冥有鱼》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