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āi

ㄓㄞ

部首 手

部外 11

總筆畫 14

啇 擿 𠞶 𢴨 𢸈 𢸑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458

左右结构

12141432512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umd|ryud

qycb

dsul

50027

拼音 zhāi

注音 ㄓㄞ

部首 手 部外 11總筆劃 14

統一碼 6458筆順 12141432512251

常 通 標

摘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摘

zhāi ㄓㄞˉ

  1. 採取,拿下:採~。~取。~桃子。~除。
  2. 選取:~要。~錄。~編。文~。~引。尋章~句。指~(挑出缺點)。
  3. 借:~兌。東~西借。

英語 pluck, pick; select; specify

德語 auswählen, abpflücken ,auswählen, küren ,einnehmen, ergreifen ,leihen, entleihen ,pflücken (V)

法語 cueillir,arracher,extraire,prendre,emprunter,choisir

© 漢典

摘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摘 zhāi

〈動〉

(1) (形聲。小篆字形,從手,啻( chì)聲。本義:用手採下或取下)

(2) 同本義 [pick;pluck;take off ]

摘,摭果樹實也。——《說文》

摘,取也。——《廣雅》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新唐書·承天皇帝傳》

以摘之。——三國魏· 邯鄲淳《笑林》

摘而藏之。——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3) 又如:摘膽剜心(形容殺人者的兇殘);摘肩兒(摘下肩上的擔子);摘青(謂果實等未成熟即採摘);摘瓜抱蔓(喻一掃而空);摘桃子(比喻坐享其成);摘棉花;摘蘋果

(4) 除去,去掉 [remove]

過了三天再不去,叫人來摘門下瓦。——《儒林外史》

(5) 又如:把燈泡摘下來;摘帽(脫下帽子);摘頭(除去頭上首飾);摘不開(擺脫不了)

(6) 摘錄 [take passages]

尋章摘句老鵰蟲,曉月當簾掛玉弓。——唐· 李賀《南國》

(7) 又如:摘句(摘錄文章詩歌之句);摘鈔(擇要抄錄);摘句尋章(摘取搜尋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侷限於文字的推求)

(8) 調撥 [allocate]。如:摘那(調撥);摘撥(調派)

(9) 〈方〉∶借 [borrow]。如:摘了幾個錢救急;摘錢(因急用而臨時告借)

常用詞組


摘編摘抄摘除摘登摘記摘借摘錄摘取摘要摘譯摘引
© 漢典

摘 國語辭典

摘ㄓㄞzhāi
動
  1. 用手採取。如:「摘花」、「摘下」、「摘取」、「採摘」。《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掉下剛刀,摘了弓箭,脫卻袍凱。」

  2. 選取。如:「摘錄」。唐·李賀〈南園〉詩一三首之六:「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挂玉弓。」

  3. 指出、批評。如:「指摘」。明·王世貞《藝苑巵言·卷一》:「詩不能無疵,雖三百篇亦有之,人自不敢摘耳。」

  4. 借貸。如:「東摘西借」。《官話指南·卷二·官商吐屬》:「因為我們今兒個有點兒緊用項,找您摘給我們幾百塊錢用。」

摘ㄊㄧˋtì
動
  1. 侵擾。《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西侵羌戎,東摘濊貊。」

  2. 發動。唐·元稹〈黃明府〉詩:「便邀連榻坐,兼共榜船行。」

© 漢典
【卯集中】【手】 摘·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摘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摘·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歷切,音剔。【說文】拓果樹實也。一曰指近之也。【傅毅·舞賦】摘齊行列。【註】指摘行列。使整齊也。

又【廣韻】發也,動也。【元稹詩】共邀連榻坐,兼去摘船行。【自註】音剔。

又【唐韻】竹厄切【集韻】【韻會】陟革切,𠀤音謫。手取也。【唐書·建寧王倓傳】天后次子賢作歌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歸。或作擿。

© 漢典
【卷十二】【手】

摘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拓果樹實也。从手啻聲。一曰指近之也。他歴切。又,竹戹切〖注〗臣鉉等曰:當从適省乃得聲。

『說文解字注』

(摘)拓果樹實也。拓者、拾也。拾者、掇也。掇者、拾取也。果樹實者、有果之樹之實也。拓之、謂之摘。引申之、凡他取亦曰摘。此篆與擿音義殊。从手。啻聲。他歷切。又竹歷切。按竹歷切、是也。他歷則爲擿之音矣。十六部。宋本竹歷。今本改竹厄、以同廣韵。一曰指近之也。別一義。

© 漢典

摘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Ąi˥ 唐代读音 djɛk日语读音 TSUMU HIROU ABAKU韩语罗马 CEK现代韩语 적越南语 trích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zag5 [沙头角腔] zak7 [客英字典] zak7 [宝安腔] zak7 [梅县腔] zak7 [海陆腔] zak7 [台湾四县腔] zak7 [东莞腔] zak7 [陆丰腔] dit7粤语 zaak6潮州话 diah4

近代音 照母 皆來韻 入聲作上聲 責小空;中古音 知母 麥韻 入聲 摘小韻 陟革切 二等 開口;透母 錫韻 入聲 逖小韻 他歷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錫部 ;王力系统:端母 錫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摘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摘」 說文‧手部「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啇
擿
𠞶
𢴨
𢸈
𢸑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侧(zhai1)
    2. 夈(zhai1)
    3. 齐(zhai1)
    4. 捚(zhai1)
    5. 齊(zhai1)
    6. 斎(zhai1)
    7. 側(zhai1)
    8. 斋(zhai1)
    9. 榸(zhai1)
    10. 粂(zhai1)
    11. 擿(zhai1)
    12. 亝(zhai1)
同部首
    1. 㧲
    2. 操
    3. 攕
    4. 抲
    5. 揭
    6. 㩋
    7. 挿
    8. 抑
    9. 掗
    10. 擫
    11. 㨮
    12. 攇
同筆畫
    1. 蔻
    2. 徳
    3. 漛
    4. 綟
    5. 蜥
    6. 蜛
    7. 䔕
    8. 蔙
    9. 鋁
    10. 褆
    11. 勫
    12. 箧
小學古詩詞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唐·李白 《夜宿山寺》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