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yáo

ㄧㄠˊ

部首 手

部外 10

總筆畫 13

繁體 搖

搖 摿 揺 㨱 𢭊 𢭌 𢳘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447

左右结构

1213443311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erm|retb

qbou

dpez

52072

拼音 yáo

注音 ㄧㄠˊ

部首 手 部外 10總筆劃 13

統一碼 6447筆順 1213443311252

常 標

摇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搖

yáo ㄧㄠˊ

  1. 擺動:~曳。~晃。~蕩。~籃。動~。~擺。~頭擺尾。~~欲墜。扶~直上。
  2. 往上升:風舉雲~。

英語 wag, swing, wave; shake; scull

德語 schaukeln, rütteln (V)

法語 agiter,balancer

© 漢典

摇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搖 yáo

〈動〉

(1) (形聲。從手,本義:搖動;擺動)

(2) 同本義 [swing]

搖,動也。——《說文》

搖,作也。——《爾雅》

搖者不定。——《管子·心術》

覆命搖作。——《莊子·則陽》

夾而搖之。——《考工記·矢人》

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古詩十九首》

蒙絡搖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癢不得搔,痹不得搖。——柳宗元《斷刑論》

搖頭而歌。——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動搖承之。——清· 姚鼐《登泰山記》

(3) 又如:搖旗打鼓(四處張揚,鬧得滿城風雨);搖鈴打鼓(搖旗打鼓);搖颭(搖擺顫動。形容女人走路的妖嬈姿態);搖風(謂風吹擺動);搖擺氣勢(搖頭擺尾,虛張聲勢);搖席破座(興奮得坐不安移);搖脣鼓舌(憑藉能言善辯而遊說煽動)

(4) 動搖 [shake]

本根一搖,憂患非淺。——《新唐書·狄仁傑傳》

(5) 又如:搖心(人心動搖);搖易(動搖更易);搖悅(一會兒動搖,一會兒喜悅的矛盾心理)

(6) 騷擾 [harass]。如:搖毒(騷擾爲害);搖亂(擾亂;作亂)

詞性變化

◎ 搖 yáo

〈形〉

(1) 疾 [fast,swift]

搖,疾也。——《廣雅》

將搖舉,誰與期。——《漢書·禮樂志》

遂乃風舉雲搖,浮游溥覽。——漢· 班固《西都賦》

(2) 又如:搖舉(騰昇高舉)

常用詞組


搖擺搖船搖脣鼓舌搖盪搖動搖鵝毛扇搖鼓搖滾舞搖滾樂搖撼搖晃搖籃搖籃曲搖耬搖蜜搖旗吶喊搖錢樹搖身一變搖手搖手搖頭搖頭擺尾搖頭不算點頭算搖頭晃腦搖尾乞憐搖漾搖搖擺擺搖搖欲墜搖曳
© 漢典
【卯集中】【手】 搖·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搖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摇”字頭,請參考“搖”字。)
【卯集中】【手】 搖·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唐韻】余招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𠀤音姚。【說文】動也。【詩·王風】中心搖搖。【疏】心憂無所附著之意。【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夾而搖之,以𦕑其豐殺之節也。

又【爾雅·釋詁】作也。【前漢·禮樂志】將搖舉,誰與期。【註】言當奮搖高舉,不可與期也。

又招搖,星名。【禮·曲禮】招搖在上。【疏】春秋運斗樞云:北斗七星第七搖光,則招搖也。【前漢·司馬相如·大人賦】部署眾神於搖光。【註】張揖曰:搖光,北斗杓頭第一星。◎按禮疏,合二星爲一。與漢書註互異。

又扶搖,暴風也。【爾雅·釋天】扶搖謂之猋。【註】風自下而上。

又步搖,首飾也。【詩·鄘風】副笄六珈。【疏】步搖,副之遺象。【前漢·江充傳】冠禪纚步搖。【註】冠禪纚,故行步則搖,纚卽今方目紗也。 一作①。【周禮·天官·追師註】副以覆首,若今步①。【釋文】①本作搖。

又消搖,翱翔貌。與逍遙同。【禮·檀弓】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于門。

又須搖,猶須臾也。【前漢·禮樂志】神奄留臨須搖。

又姓。【前漢·功臣表】海陽齊信侯搖毋餘。

又【唐韻】弋照切【集韻】弋笑切,𠀤音曜。亦動也。【𨻰後主·關山月詩】城危接暈高,潤風連影搖。寒光帶岫移,冷色含山峭。 䍃从肉,非从爪。亦作㨱。別見後十一畫。①字作下繇。肉作月。

© 漢典
【卷十二】【手】

搖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摇”字頭,請參考“搖”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動也。从手䍃聲。余招切

『說文解字注』
動也。从手。䍃聲。余招切。二部。
© 漢典

摇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ɑu˧˥ 唐代读音 *iɛu日语读音 YUSURU YURERU YUSUBURU

客家话 [宝安腔] jau2粤语 jiu4

近代音 中古音 喻以母 宵韻 平聲 遥小韻 餘昭切 三等 開口;喻以母 笑韻 去聲 燿小韻 弋照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豪部 ;王力系统:餘母 宵部 ;

上古音
© 漢典

摇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搖」。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搖」 說文‧手部「搖」 「摇」「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搖
摿
揺
㨱
𢭊
𢭌
𢳘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䍃(yao2)
    2. 磘(yao2)
    3. 鳐(yao2)
    4. 肴(yao2)
    5. 铫(yao2)
    6. 謠(yao2)
    7. 䉰(yao2)
    8. 遥(yao2)
    9. 䆙(yao2)
    10. 䋂(yao2)
    11. 爻(yao2)
    12. 㮁(yao2)
同部首
    1. 抨
    2. 挰
    3. 揯
    4. 㩞
    5. 掾
    6. 扯
    7. 㧃
    8. 搪
    9. 撴
    10. 扑
    11. 擃
    12. 擛
同筆畫
    1. 楱
    2. 睥
    3. 䐘
    4. 漓
    5. 椼
    6. 𠍄
    7. 溰
    8. 谨
    9. 圓
    10. 龃
    11. 䄓
    12. 煭
初中古詩詞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唐·柳宗元 《小石潭记》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先秦·庄周 庄子《北冥有鱼》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唐·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