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yáng

ㄧㄤˊ

部首 手

部外 9

總筆畫 12

簡體 扬

扬 敭 𠭲 𢾙 𣈟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3DA

左右结构

12125111353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jgr

qamh

dkro

56027

拼音 yáng

注音 ㄧㄤˊ

部首 手 部外 9總筆劃 12

統一碼 63DA筆順 121251113533

通

揚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揚

yáng ㄧㄤˊ

     ◎ 見“揚”。

英語 scatter, spread; praise

© 漢典

揚 國語辭典

揚ㄧㄤˊyáng
動
  1. 舉起、抬高。如:「揚手」。唐·李白〈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詩:「揚鞭動柳色,寫鞚春風生。」

  2. 飄動。如:「飛揚」、「飄揚」。《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法鼓琅以振響,眾香馥以揚煙。」

  3. 彰顯。《禮記·中庸》:「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班固以為露才揚己,忿懟沉江。」

  4. 稱頌、傳播。如:「表揚」、「讚揚」、「宣揚」、「揚名國際」。

  5. 掀起。《楚辭·屈原·漁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文選·班固·西都賦》:「揚波濤於碣石,激神岳之嶈嶈。」

  6. 往上撒,以去除穀物的外皮。如:「揚場」、「簸揚」。

  7. 推薦。《書經·堯典》:「明明揚側陋。」漢·孔安國·傳:「明舉明人在側陋者,廣求賢也。」《北史·卷六七·王士良傳》:「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揚人物。」

形
  1. 得意的樣子。如:「趾高氣揚」、「志高而揚」。

名
  1. 姓。如漢代有揚雄。

© 漢典
【卯集中】【手】 揚·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揚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揚·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古文〕敭𠭲【唐韻】與章切【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飛舉也。【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薪。【傳】揚,激揚也。【疏】謂水急激而飛揚,波流疾之意也。

又【豳風】以伐遠揚。【疏】謂長條揚起者。

又【增韻】發也,顯也。【廣韻】舉也。【易·夬卦】揚于王庭。【疏】發揚決斷之事於王者之庭。【書·堯典】明明揚側陋。【禮·文王世子】或以言揚。【疏】能言語應對,亦舉用之。

又稱說也。【禮·祭統】銘者,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前漢·季布傳】使僕游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

又【爾雅·釋詁】𢋐揚,續也。

又簸去糠粃也。【詩·小雅】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又眉上下曰揚。【詩·鄘風】揚且之皙也。【傳】揚,眉上廣。【又】子之淸揚。【疏】揚者,眉上之美名。旣名眉爲揚,因謂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揚。

又鉞也。【詩·大雅】干戈戚揚。

又州名。【書·禹貢】淮海惟揚州。【疏】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故曰揚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揚也。

又姓。【揚雄·自序】揚別爲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揚侯,因氏。

又宋揚避舉,明揚光休。 通作颺。

© 漢典
【卷十二】【手】

揚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飛舉也。从手昜聲。𢾙,古文。與章切〖注〗𠭲、敭,亦古文揚。

『說文解字注』

(揚)飛舉也。从手。昜聲。與章切。十部。


(𢾙)古文揚。从攴。漢碑用颺歷。他文用敭歷。皆用今文尙書般庚之優賢揚歷也。

© 漢典

揚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ɑŋ˧˥ 唐代读音 *iang日语读音 AGERU AGARU AGE韩语罗马 YANG现代韩语 양越南语 dương

客家话 [梅县腔] jong2 [陆丰腔] jong3 tit8 [东莞腔]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宝安腔] j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yong3 [沙头角腔] jong2 [海陆腔] rong2粤语 joeng4

近代音 影母 江陽韻 平聲陽 陽小空;中古音 喻以母 陽韻 平聲 陽小韻 與章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唐部 ;王力系统:餘母 陽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揚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揚」 令鼎西周早期集成2803「揚」 說文古文「揚」「扬」 「揚」
「揚」 王丮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613「揚」 說文‧手部
「揚」 三年師兌簋西周晚期集成4318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扬
敭
𠭲
𢾙
𣈟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鸉(yang2)
    2. 鰑(yang2)
    3. 暘(yang2)
    4. 䁑(yang2)
    5. 瑒(yang2)
    6. 阳(yang2)
    7. 眻(yang2)
    8. 鴹(yang2)
    9. 洋(yang2)
    10. 劷(yang2)
    11. 昜(yang2)
    12. 敭(yang2)
同部首
    1. 拼
    2. 㨬
    3. 撐
    4. 擕
    5. 捓
    6. 㨽
    7. 㩞
    8. 撁
    9. 拎
    10. 搟
    11. 掖
    12. 㩰
同筆畫
    1. 蛩
    2. 㝣
    3. 痠
    4. 粠
    5. 嵚
    6. 寑
    7. 焙
    8. 溆
    9. 媛
    10. 㷌
    11. 賁
    12. 喖
小學古詩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初中古詩詞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宋·朱敦儒 《相见欢》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
宋·秦观 《行香子》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