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捻軍

拼音 niǎn jūn

注音 ㄋㄧㄢˇ ㄐㄩㄣ

捻軍 詞語解釋

解釋

◎ 捻軍 Niǎnjūn

[the Nian Army] 清朝的一支農民起義隊伍(1852—1868),活動在安徽北部和河南一帶,主要領袖有張洛行、賴文光等。曾在太平天國領導下與太平軍配合作戰。1866年分爲東、西兩支,最後被清軍消滅

© 漢典

捻軍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捻軍

  • 捻軍(1853年——1868年)是一個活躍在長江以北皖、蘇、魯、豫四省部分地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與太平天國同時期。捻軍起義從1853年至1868年,長達十五年,其歷史分爲兩個階段。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爲前期捻軍,此後爲後期捻軍。
  • 捻軍興起後,首領爲沃王張洛行(張樂行)、奏王苗沛霖、孫葵心等。至捻軍時代首領爲樑王張宗禹、幼沃王張禹爵、勇王龔得樹、遵王賴文光、魯王任柱、衛王李蘊泰等人,與太平軍互有聯絡,行蹤飄忽不定,難以捉摸。捻軍騎兵縱橫馳騁於皖、豫、魯、蘇、鄂、陝、晉、直(冀)八省十餘年,極盛時期總兵力達二十萬衆。1865年,清朝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中伏被全殲之後,清朝傾全力對付捻軍,動用團練湘軍、淮軍及數省兵力,利用地形,“畫河圈地”,後分爲東、西二捻,西捻爲左宗棠所平定,東捻乃李鴻章所滅。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撚軍
      2. 年均
      3. 黏菌
      4. 粘菌
      5. 撚軍
      6. 輾房
      7. 碾磨
      8. 輦輅
      9. 碾磙子
      10. 碾械
      11. 碾窩
      12. 平均
      13. 國不可一日無君
      14. 柳菌
      15. 邦君
      16. 烈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君
      17. 淨君
    相關詞語
      1. 捻神捻鬼
      2. 捻頭
      3. 捻舌
      4. 捻土為香
      5. 捻指
      6. 捻度
      7. 硬捻
      8. 扭捻
      9. 藥捻
      10. 髭捻
      11. 紙捻
      12. 一捻
      13. 軍事管制委員會
      14. 軍威
      15. 軍帑
      16. 軍緑
      17. 軍力
      18. 軍儲
      19. 怨軍
      20. 背軍
      21. 常勝軍
      22. 止軍
      23. 近衛軍
      24. 斑寅將軍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