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áo

ㄉㄠˊ

部首 手

部外 8

總筆畫 11

擣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36F

左右结构

1211541212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gcj

qmgn

dhkd

52000

拼音 dáo

注音 ㄉㄠˊ

部首 手 部外 8總筆劃 11

統一碼 636F筆順 12115412122

標

捯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捯

dáo ㄉㄠˊ

  1. 兩手不住倒換着拉回線、繩等:~迴風箏。~錄相帶。
  2. 追溯,追究原因:~根兒(尋找事情的根源)。
  3. 費力地呼吸:~氣兒。
© 漢典

捯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捯 dáo

〈動〉

(1) 〈方〉∶兩手不停地替換着把線紗或繩索繞好或拉回 [wind thread rope,etc.]。如:把風箏捯下來

(2) 尋找;追究 [seek;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matter]。如:這件事已經捯出頭來了

(3) 修飾,打扮 [deck out;make up]。如:捯飾

常用詞組


捯根兒捯氣兒
© 漢典

捯 國語辭典

捯ㄉㄠˊdáo
動
  1. 方言。指兩手交替將繩線拉回或繞好。如:「捯線」。

  2. 方言。指尋究線索。如:「這案子已捯出點頭緒來了。」

© 漢典
【卯集中】【手】 捯·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捯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捯·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集韻】覩老切。同擣。詳擣字註。

© 漢典
【卷十二】【手】

擣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捯”字頭,請參考“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手推也。一曰築也。从手𠷎聲。都皓切

『說文解字注』

(擣)手椎也。以手爲椎而椎之。一曰築也。木部曰。築、𢶈也。二篆爲轉注。築者必用築。非徒手也。故爲別。从手。𠷎聲。都晧切。古音在三部。小徐本篆作?。解云壽聲。

© 漢典

捯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ɑu˧˥

客家话 [梅县腔] dau3 dau5 [客语拼音字汇] dau3粤语 dou3潮州话 dau2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捯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擣」。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擣」 說文‧手部「捯」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擣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撺
    2. 抱
    3. 㧴
    4. 揞
    5. 抪
    6. 攦
    7. 㧋
    8. 揺
    9. 揬
    10. 摝
    11. 㧸
    12. 擠
同筆畫
    1. 脪
    2. 谖
    3. 彫
    4. 貭
    5. 萁
    6. 眳
    7. 䛁
    8. 祸
    9. 乿
    10. 厠
    11. 琎
    12. 𠚗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