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pěng

ㄆㄥˇ

部首 手

部外 8

總筆畫 11

奉 捀 摓 𢪋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367

左右结构

12111134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dwh|rdwg

qqkq

dcbi

55058

拼音 pěng

注音 ㄆㄥˇ

部首 手 部外 8總筆劃 11

統一碼 6367筆順 12111134112

常 通 標

捧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捧

pěng ㄆㄥˇ

  1. 兩手託着:~心(用手捂住胸,喻拙劣的模仿)。~日。~讀(敬辭,讀別人的文章等)。~腹大笑。
  2. 量詞,用手能捧的東西:一~紅棗。
  3. 奉承或代人吹噓:~場。吹~。~哏。

英語 hold up in two hands

德語 etwas mit,in beiden Händen halten

法語 tenir à deux mains,flatter

© 漢典

捧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捧 pěng

〈動〉

(1) (形聲。從手,奉聲。本義:兩手承託。古多作“奉”)

(2) 同本義 [carry or hold in both hands]

捧,兩手承也。——《廣韻》

捧饋而哭。——《穆天子傳》。注:“捧,兩手持也。”

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後漢書·朱浮傳》

君與康先生捧詔慟哭。——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兩手捧頭及劍奉之。——晉· 幹寶《搜神記》

(3) 又如:捧戴(託舉;扶擁);捧腳(捧承他人的腳。形容隨從衆多);捧檄(接受詔書爲官就任);捧頭鼠竄(形容抱頭而逃、狼狽至極);捧茗(端茶)

(4) 拱手 [cup one's hands]。如:捧手(拱手);捧袂(猶拱手)

(5) 掬 [scoop]。如:捧起水來喝了一大口

(6) 代人吹噓或奉承、擁戴別人 [praise;support]。如:捧日(擁戴帝王。舊時以日喻帝王)

(7) 簇擁 [environ]。如:捧擁(簇擁);捧心西子(比喻白海棠的嬌弱柔美)

詞性變化

◎ 捧 pěng

〈量〉

用於兩手能捧的東西 [double handful]。如:兩捧豆子

常用詞組


捧杯捧場捧到天上捧讀捧腹捧腹大笑捧角,捧角兒捧上天捧託
© 漢典

捧 國語辭典

捧ㄆㄥˇpěng
動
  1. 用兩手托物。如:「捧碗」、「捧茶」。《後漢書·卷三三·朱浮傳》:「此猶河濱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

  2. 捫、按。如:「捧腹大笑」。《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臏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笑之,歸亦捧心而臏其里。」

  3. 讚揚、奉承他人或代為吹噓。如:「捧場」、「他被捧上天了。」

名
  1. 量詞。計算兩手捧承物品的單位。如:「捧著一捧花」。

© 漢典
【卯集中】【手】 捧·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捧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捧·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唐韻】【韻會】敷唪切【集韻】撫勇切,𠀤豐上聲。兩手承也。

又掬也。或作𢪋。

又【集韻】父勇切,縫上聲。承也。與奉同。

又【集韻】符容切,音逢。奉也。與捀同。

© 漢典
【卷三】【𠬞】

奉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捧”字頭,請參考“奉”字:)
【卷三】【𠬞】
『說文解字』

承也。从手从廾,𡴀聲。扶隴切

『說文解字注』

(奉)承也。手部曰承、奉也。受也。从手廾。從手𠂇又雙引也。丰聲。扶隴切。九部。

© 漢典

捧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əŋ˨˩˦ 唐代读音 piǒng日语读音 SASAGERU韩语罗马 PONG现代韩语 봉越南语 bổng

客家话 [客英字典] bung3 [沙头角腔] bung3 [梅县腔] bung3 [海陆腔] bung3 [客语拼音字汇] bung3 [陆丰腔] bung3 [东莞腔] bung3 [宝安腔] bung3 [台湾四县腔] bung3粤语 bung2 fung2 pung2

近代音 非母 東鍾韻 上聲 捧小空;中古音 敷母 腫韻 上聲 捧小韻 敷奉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東部 ;王力系统:滂母 東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捧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奉」。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奉」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奉」 包2.73「奉」 說文‧廾部「捧」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奉
捀
摓
𢪋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淎(peng3)
    2. 摓(peng3)
    3. 皏(peng3)
    4. 䵄(peng3)
    5. 㑟(peng3)
    6. 㘐(peng3)
    7. 䋽(peng3)
同部首
    1. 挷
    2. 摋
    3. 挖
    4. 指
    5. 擂
    6. 捉
    7. 捲
    8. 㨨
    9. 操
    10. 擐
    11. 擙
    12. 招
同筆畫
    1. 䚽
    2. 偎
    3. 釥
    4. 匓
    5. 淋
    6. 許
    7. 羚
    8. 秾
    9. 菴
    10. 焅
    11. 梻
    12. 桶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