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shāo

shào

ㄕㄠ

ㄕㄠˋ

部首 手

部外 7

總筆畫 10

𢾐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34E

左右结构

12124325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ieg

qfb

dkq

59027

拼音 shāo shào

注音 ㄕㄠ ㄕㄠˋ

部首 手 部外 7總筆劃 10

統一碼 634E筆順 1212432511

常 通 標

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捎

shāo ㄕㄠˉ

  1. 順便給別人帶東西:~帶。~話。~信。
  2. 掠拂:“風~鮶滴難開幌”。
  3. 芟除:“拔劍~羅網”。

其它字義


● 捎

shào ㄕㄠˋ

  1. 稍微向後倒退(多指騾馬等):往後~。
  2. 退:~色。

英語 to select; to take; to carry

德語 etwas für jemanden (hin)​bringen (V)

法語 porter qch à qqn,livrer

© 漢典

捎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捎 shāo

〈動〉

(1) (形聲。從手,肖聲。本義:選取)

(2) 同本義 [select]

捎,擇也。——《廣雅·釋詁》

捎,自關已西,凡取物之上爲撟捎。——《說文》

捎,選也。——《方言》

(3) 掠拂 [touch]

風捎檐滴難開幌。——張耒《春陰》

曳捎星之旃。——楊雄《羽獵賦》

(4) 又如:捎(抽打割勒。捎:拂掠);捎兒(手巾);捎星(拂到天上的星,形容極高);捎捩(拂掠轉折)

(5) 破除;砍殺;芟除 [get rid of;kill]

拔劍捎羅網。——曹植《野田黃雀行》

(6) 捎帶;順帶 [take along sth. to or for]

孟姜女時常到村口去看,希望過路的人給捎封信來。——《孟姜女》

(7) 又如:捎搭(裝載在牲口背上);請把這張報捎給她;捎個口信

(8) 放置,安放 [put]。如:捎泊(停靠);捎空(落空;蹬空)

(9) 瞟一眼 [glance(at)]。如:往後捎着點

(10) 另見 shào

常用詞組


捎帶捎話捎腳捎手,捎手兒捎信
 

基本詞義


◎ 捎 shào

〈動〉

(1) 扇打 [beat]

這臉上是前日打圍,在鐵網山教兔鶻捎了一翅膀。——《紅樓夢》

(2) 灑水 [sprinkle]。如:捎捎院子;往菜上捎水

(3) 窺詞,瞻顧 [peek]。如:用眼睛向後捎着點

(4) 稍微向後倒退(多指騾馬) [back a cart;drive backwards]。如:往後捎

(5) 褪色 [fade]。如:這件衣服已經捎色了

(6) 另見 shāo

© 漢典

捎 國語辭典

捎ㄕㄠshāo
動
  1. 順便請人攜帶物品。如:「捎信」、「捎帶」。《水滸傳·第五六回》:「先父臨終 之日,留下這些東西,教寄與哥哥做遺念。為因無心腹之人,不曾捎來。」

  2. 拂、掠。唐·白居易〈新樂府·秦吉了〉:「鳶捎乳燕一巢覆,烏啄母雞雙眼枯。」

  3. 割除。三國魏·曹植〈野田黃雀行〉:「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捎ㄕㄠˋshào
動
  1. 雨向某個方向灑落。如:「把窗戶關上!雨捎進來了。」

  2. 退後。如:「老年人在此談話,你且往後捎捎。」

© 漢典
【卯集中】【手】 捎·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捎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捎·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唐韻】【正韻】所交切【集韻】【韻會】師交切,𠀤音筲。【說文】自關以西,凡取物之上者爲撟捎。【揚子·方言】撟捎,選也。【郭璞註】此妙擇積聚者也。

又【廣韻】芟也。【史記·龜筴傳】以夜捎兔絲去之。

又【增韻】掠也。【揚雄·校獵賦】曳捎星之旃。【註】捎,拂也。【杜甫詩】花妥鸎捎蝶。

又蒲捎,良馬名。

又【集韻】山巧切,音稍。擊也。同𢾐。

又【類篇】所敎切,稍去聲。攴也。

又【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𠀤音宵。除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以其圍之阞捎其藪。【註】阞三分之一也。藪者,衆輻之所趨也。【馬融·廣成頌】捎罔兩,拂游光。

又搖捎,動貌。

又【正韻】先彫切,音蕭。義同。

© 漢典
【卷十二】【手】

捎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自關巳西,凡取物之上者爲撟捎。从手肖聲。所交切

『說文解字注』

(捎)自關巳西凡取物之上者爲撟捎。取物之上、謂取物之顚也。捎之言梢也。方言曰。撟捎、選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取物之上謂之撟捎。按今俗語云捎帶是也。西京賦注曰。摕者、捎取之。𦒱工記捎其藪、捎溝。注曰。捎、除也。其引申之義。从手。肖聲。所交切。二部。

© 漢典

捎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ɑu˥; ʂɑu˥˧ 日语读音 TORU韩语罗马 SO现代韩语 소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sau1 sau4 seu1 seu1 seu4 [宝安腔] sau1 [客英字典] sau1 [台湾四县腔] sau1 sau1 seu1 [梅县腔] sau1 [海陆腔] sau1 shau1 seu1 [东莞腔] siau1粤语 saau1潮州话 sau1 siau1

近代音 審母 蕭豪韻 平聲陰 梢小空;中古音 心母 宵韻 平聲 宵小韻 相邀切 三等 開口;審生母 肴韻 平聲 梢小韻 所交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豪部 ;心母 豪部 ;王力系统:山母 宵部 ;心母 宵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捎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捎」 說文‧手部「捎」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𢾐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稍(shao1)
    2. 娋(shao1)
    3. 梢(shao1)
    4. 䘯(shao1)
    5. 弰(shao1)
    6. 燒(shao1)
    7. 萷(shao1)
    8. 䈰(shao1)
    9. 筲(shao1)
    10. 䈾(shao1)
    11. 蕱(shao1)
    12. 髾(shao1)
    13. 䏴(shao4)
    14. 㷹(shao4)
    15. 䙼(shao4)
    16. 劭(shao4)
    17. 潲(shao4)
    18. 睄(shao4)
    19. 绍(shao4)
    20. 柖(shao4)
    21. 紹(shao4)
    22. 䬰(shao4)
    23. 稍(shao4)
    24. 哨(shao4)
同部首
    1. 掹
    2. 披
    3. 擡
    4. 摼
    5. 扚
    6. 撾
    7. 搛
    8. 㩧
    9. 撐
    10. 抝
    11. 摘
    12. 㩔
同筆畫
    1. 翀
    2. 㽛
    3. 剛
    4. 涉
    5. 莳
    6. 恣
    7. 敊
    8. 㦶
    9. 哭
    10. 㖖
    11. 珦
    12. 倮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