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拾遺

拼音 shí yí

注音 ㄕˊ ㄧˊ

拾遺 詞語解釋

解釋

◎ 拾遺 shíyí

(1) [appropriate lost property]∶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據爲己有

塗(途)不拾遺。——《史記·孔子世家》

夜不閉戶,道不拾遺

(2) [make good omissions]∶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

拾遺補闕

-----------------
國語辭典
拾遺shí yíㄕˊ ㄧˊ
  1. 撿取他人遺失的財物。《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2. 比喻輕而易舉。《漢書.卷六七.梅福傳》:「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文選.干寶.晉紀總論》:「自上逆下,非鄰國之勢也,然而成敗異效,擾天下如驅羊,舉二都如拾遺。」

  3. 採補缺漏遺佚。《南齊書.卷九.禮志上》:「吳則太史令丁孚拾遺漢事,蜀則孟光、許慈草建眾典。」

  4. 匡正別人過失或缺點。《抱朴子.外篇.崇教》:「有師友之名,無拾遺之實。」

  5. 職官名。唐代諫官,武則天時始置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以救補人主言行的缺失。見《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二》。

英語 to pocket a lost article, (fig.)​ to correct others' errors, to remedy omissions (in a text etc)​

法語 ramasser des objets perdus et se les approprier

© 漢典

拾遺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拾遺 (唐代諫官名)

  • 唐代諫官名。武則天垂拱元年(685)置,置左右拾遺分屬門下、中書兩省,職掌與左右補闕相同,同掌供奉諷諫、薦舉人才,位從八品上,稍低於補闕。分左右,左拾遺屬門下省,右拾遺屬中書省。北宋改爲左右正言。後隨設隨罷。南宋一度沿設,旋罷。明初又設左右正言,不久即罷。建文帝設拾遺,成祖即位後罷。唐代詩人陳子昂、杜甫均曾擔任拾遺,後人因稱爲陳拾遺、杜拾遺。
  • 拾遺 (漢語詞語)

  • 拾遺,拼音【shí yí】,註音是【ㄕˊ ㄧˊ】,是一個漢語詞語,語出《戰國策.秦策一》。有5層含義:1.撿取他人遺失的財物;2.比喻輕而易舉;3.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4.匡正別人過失或缺點;5.職官名。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時宜
      2. 實宜
      3. 使役
      4. 識藝
      5. 時議
      6. 士議
      7. 事宜
      8. 世醫
      9. 食指浩繁
      10. 十二指腸
      11. 食菜
      12. 石垠
      13. 食谷
      14. 食不求飽
      15. 天彛
      16. 鬱儀
      17. 浮疑
      18. 黃彛
      19. 凌夷
      20. 歸移
    相關詞語
      1. 拾人唾餘
      2. 拾唾餘
      3. 拾踊
      4. 拾弄
      5. 拾人唾涕
      6. 拾菜
      7. 綴拾
      8. 仰取俯拾
      9. 招拾
      10. 採拾
      11. 打搊拾
      12. 俯拾
      13. 遺積
      14. 遺教
      15. 遺飲
      16. 遺族
      17. 遺簡
      18. 遺草
      19. 史遺
      20. 不憖遺
      21. 資遺
      22. 歲遺
      23. 纖悉無遺
      24. 敷遺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