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ǎ

ㄓㄚˇ

部首 手

部外 5

總筆畫 8

扎 柞 拶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2C3

左右结构

121312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thf

qos

dmid

58011

拼音 zhǎ

注音 ㄓㄚˇ

部首 手 部外 5總筆劃 8

統一碼 62C3筆順 12131211

標

拃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拃

zhǎ ㄓㄚˇ

  1. 張開大姆指和中指(或小指)量長度。
  2. 量詞,指張開大姆指和中指(或小指)兩端的距離:兩~寬。

英語 grope, press, span

© 漢典

拃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拃 zhǎ

〈動〉

張開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來量長度[span;measure by handspans]。如:把桌子拃一拃

詞性變化


◎ 拃 zhǎ

〈量〉

張開的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兩端間的距離 [span]。如:這塊布有三拃寬

© 漢典
【卯集中】【手】 拃·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拃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拃·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唐韻】側板切【集韻】阻版切,𠀤音䎒。讀與盞近。摸拃也。

又【正字通】俗拶字。【唐書·摩揭陀傳】太宗遣使取熬糖法,詔揚州上諸蔗,拃瀋如其劑。

© 漢典
【卷六】【木】

柞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拃”字頭,請參考“柞”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木也。从木乍聲。在各切

『說文解字注』

(柞)柞木也。詩有單言柞者。如維柞之枝、析其柞薪是也。有柞棫連言者。如皇矣、旱麓、緜是也。陸機引三蒼。棫卽柞也。與許不合。假令許謂棫卽柞、則二篆當聯屬之。且詩不當或單言棫。或單言柞。或柞棫竝言也。鄭詩箋云。柞、櫟也。孫炎爾雅注。櫟實、橡也。齊民要術援爾雅注合柞栩櫟爲一。亦皆非許意。從木。乍聲。在各切。五部。按柞可薪。故引伸爲凡伐木之偁。周禮有柞氏。周頌傳曰。除艸曰芟。除木曰柞。古無二音也。

© 漢典

拃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ɑ˨˩˦

客家话 [客英字典] zan3 (cok7) [台湾四县腔] zan3 cok7 (ngiam5) [梅县腔] zak7 [海陆腔] zan3 cok7 (ngiam5)粤语 zaa6潮州话 za2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拃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柞」。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柞」 柞鐘西周晚期集成134「柞」 說文‧木部「拃」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扎
柞
拶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㡸(zha3)
    2. 䙄(zha3)
    3. 㳐(zha3)
    4. 眨(zha3)
    5. 䵙(zha3)
    6. 䋾(zha3)
    7. 諎(zha3)
    8. 䃎(zha3)
    9. 㽪(zha3)
    10. 鮺(zha3)
    11. 㒀(zha3)
    12. 㷢(zha3)
同部首
    1. 揞
    2. 攭
    3. 擼
    4. 㩝
    5. 撜
    6. 㩧
    7. 撁
    8. 擟
    9. 扞
    10. 拚
    11. 挿
    12. 㨜
同筆畫
    1. 炞
    2. 贪
    3. 卺
    4. 昘
    5. 狛
    6. 直
    7. 囸
    8. 限
    9. 侘
    10. 侣
    11. 㢤
    12. 侌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