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póu

pōu

fū

ㄆㄡˊ

ㄆㄡ

ㄈㄨ

部首 手

部外 4

總筆畫 7

捊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299

左右结构

1213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rh

qq

dmd

52050

拼音 póu pōu fū

注音 ㄆㄡˊ ㄆㄡ ㄈㄨ

部首 手 部外 4總筆劃 7

統一碼 6299筆順 1213112

抙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抙

póu ㄆㄡˊ

     ◎ 古同“捊”。

其它字義


● 抙

pōu ㄆㄡˉ

     ◎ 古同“捊”。

其它字義


● 抙

fū ㄈㄨˉ

     ◎ 古同“捊”。

© 漢典
【卯集中】【手】 抙·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抙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抙·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篇海】與捊同。

© 漢典
【卷十二】【手】

捊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抙”字頭,請參考“捊”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引取也。从手孚聲。抱,捊或从包。步侯切〖注〗臣鉉等曰:今作薄報切。又,以爲褱袌字,非是。

『說文解字注』

(捊)引埾也。埾各本作取。今正。詩釋文作埾。今本譌爲取土二字。非也。埾義同聚。引埾者、引使聚也。玉篇正作引聚也。大雅。捄之陑陑。傳曰。捄、虆也。陑陑、眔也。箋云。捄、捊也。度、投也。築牆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此引聚之正義。箋與傳互相足。賓筵之仇、鄭讀爲𣂏。此捄、鄭釋爲捊。皆於其音之相近得其義也。常棣。原隰裒矣。傳云。裒、聚也。此重聚不重引、故不言引但言聚也。裒者、捊之俗。易。君子以裒多益寡。鄭、荀、董、蜀才作捊。云取也。此重引、故但言取也。从手。孚聲。步侯切。三部。詩曰。原隰捊矣。六字小徐本有。玉篇引亦有。


(抱)捊或从包。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後人用抱爲褱袌字。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 漢典

抙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ou˧˥; pʰou˥; fu˥

客家话 [梅县腔] piau1 [客英字典] feu2 piau2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抙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捊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㼜(pou2)
    2. 䯽(pou2)
    3. 裒(pou2)
    4. 捊(pou2)
    5. 抔(pou2)
    6. 垺(pou2)
    7. 掊(pou2)
    8. 箁(pou2)
    9. 㧵(pou2)
    10. 䎧(pou2)
    11. 捊(pou1)
    12. 剖(pou1)
    13. 娝(pou1)
    14. 枎(fu1)
    15. 稃(fu1)
    16. 夫(fu1)
    17. 鳺(fu1)
    18. 砆(fu1)
    19. 旉(fu1)
    20. 麬(fu1)
    21. 紨(fu1)
    22. 跗(fu1)
    23. 璷(fu1)
    24. 姇(fu1)
    25. 捊(fu1)
同部首
    1. 㨒
    2. 擠
    3. 抅
    4. 掃
    5. 择
    6. 擓
    7. 㩫
    8. 攊
    9. 拷
    10. 抸
    11. 掙
    12. 抋
同筆畫
    1. 轩
    2. 犻
    3. 䒞
    4. 厏
    5. 抅
    6. 灾
    7. 弡
    8. 佉
    9. 㚓
    10. 姂
    11. 䧃
    12. 沢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