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é

ㄉㄜˊ

部首 心

部外 8

總筆畫 12

德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0B3

上下結構

1325111545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hnn

jvp

edzw

40331

拼音 dé

注音 ㄉㄜˊ

部首 心 部外 8總筆劃 12

基本區 60B3筆順 132511154544

悳 基本解釋

● 悳

dé ㄉㄜˊ


  1. 同「德」。

英語 ethics, morality, virtue

【漢典】
【卯集上】【心】 悳·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悳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 悳·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音得。【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从直从心。【六書精蕰】直心爲悳。生理本直,人行道而有得於心爲悳。小篆加彳,取行有所復之義。【長箋】論語,以直報怨,以悳報悳,則知直卽是悳。通溷用德,非是。時尙茂密,故悳字幾廢。【隂復春曰】道悳之悳,《說文》从直从心。德字从彳从㥁,升也。今道悳字皆作德,而悳㥁字但爲古文矣。別詳德字註。

【漢典】
【卷十】【心】

悳 《說文解字》

【卷十】【心】
《說文解字》

外得於人,内得於己也。从直从心。㥁,古文。多則切

《說文解字注》

(悳)外得於人。内得於己也。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内得於己。外得於人。内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爲之。德者、𦫵也。古字或叚得爲之。从直心。洪範三德。一曰正直。直亦聲。多則切。一部。


(𢜖)古文。

【漢典】

悳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ɤ˧˥ 日语读音 TOKU OSHIE韩语罗马 TEK现代韩语 덕

客家话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海陆腔] det7粤语 dak1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悳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德」。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德」 甲2304合20547「德」 德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661「德」 信1.05「德」 說文‧彳部「悳」
「德」 乙907合438「德」 師望鼎西周中期集成2812「德」 包2.84
「𢛳」 季嬴霝德盤西周中期集成10076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德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恴(de2)
    2. 锝(de2)
    3. 䙸(de2)
    4. 鍀(de2)
    5. 得(de2)
    6. 蚮(de2)
    7. 䙷(de2)
    8. 徳(de2)
    9. 惪(de2)
    10. 㯖(de2)
    11. 㥀(de2)
    12. 棏(de2)
同部首
    1. 悤
    2. 㤻
    3. 憥
    4. 愈
    5. 慰
    6. 您
    7. 怺
    8. 㥋
    9. 怸
    10. 恝
    11. 戅
    12. 愂
同筆畫
    1. 痟
    2. 㠭
    3. 痩
    4. 琽
    5. 睌
    6. 稈
    7. 䝉
    8. 揌
    9. 䀿
    10. 愢
    11. 雁
    12. 猵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