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fěi

ㄈㄟˇ

部首 心

部外 8

總筆畫 11

㥱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0B1

左右结构

442211121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ndjd|nhdd

plmy

ukc

91011

拼音 fěi

注音 ㄈㄟˇ

部首 心 部外 8總筆劃 11

統一碼 60B1筆順 44221112111

標

悱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悱

fěi ㄈㄟˇ

     ◎ 想說可是不能夠恰當地說出來:~憤(憂思蓄積)。~惻。不~不發。

英語 to be desirous of speaking

法語 aphone

© 漢典

悱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悱 fěi

〈形〉

(1) 想說而說不出的樣子 [be desirous but unable to speak out]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論語·述而》

(2) 又如:悱悱(抑鬱於心而未能表達貌);悱發(欲說而不能,有待別人開導啓發)

常用詞組


悱惻
© 漢典

悱 國語辭典

悱ㄈㄟˇfěi
形
  1. 心裡有意見想表露卻說不出來的樣子。《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既憤悱之氣思有所洩,遂追就前志,勉為此書。」

© 漢典
【卯集上】【心】 悱·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悱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 悱·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廣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𠀤音斐。【論語】不悱不發。【朱註】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集韻】或作㥱。

© 漢典
【卷十】【心】

悱 《说文解字》

【卷十】【心】
『說文解字』

口悱悱也。从心非聲。𢾭尾切

© 漢典

悱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ei˨˩˦ 日语读音 IINAYAMU韩语罗马 PI现代韩语 비

客家话 [海陆腔] fui1 fui3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fi3 [梅县腔] fi3 fui3 [客英字典] fui3粤语 fei2潮州话 何威2(卉)

近代音 中古音 敷母 尾韻 上聲 斐小韻 敷尾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灰部 ;王力系统:滂母 微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悱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悱」 說文‧心部「悱」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㥱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朏(fei3)
    2. 㥱(fei3)
    3. 棐(fei3)
    4. 誹(fei3)
    5. 奜(fei3)
    6. 斐(fei3)
    7. 翡(fei3)
    8. 篚(fei3)
    9. 诽(fei3)
    10. 胐(fei3)
    11. 蕜(fei3)
    12. 菲(fei3)
同部首
    1. 㣿
    2. 㤥
    3. 怇
    4. 愺
    5. 怲
    6. 惊
    7. 恛
    8. 懞
    9. 悏
    10. 憫
    11. 怾
    12. 怅
同筆畫
    1. 堕
    2. 𠃽
    3. 龚
    4. 谺
    5. 㡎
    6. 捩
    7. 啑
    8. 猉
    9. 頄
    10. 萍
    11. 掯
    12. 㴈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