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息事宁人

拼音 xī shì níng rén

注音 ㄒㄧ ㄕˋ ㄋㄧㄥˊ ㄖㄣˊ

息事宁人 詞語解釋

解釋

◎ 息事寧人 xīshì-níngrén

[gallant;patch up a quarrel and reconcile the parties concerned] 原意是不生事擾民。後指平息糾紛,使人安寧(常帶有自我犧牲的意味)

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後漢書·章帝紀》

-----------------
國語辭典
息事寧人xí shì níng rén ㄒㄧˊ ㄕˋ ㄋㄧㄥˊ ㄖㄣˊ
  1. 原指為政不生事擾民。《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後多指調停紛爭,以使彼此相安。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三.灤陽續錄五》:「謬答以畏,可息事寧人。彼此相激,伊於胡底乎?」近相安無事反推波助瀾,惹事生非,無事生非

© 漢典

息事宁人 成語解釋

息事寧人

【解釋】息:平息;寧: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騷擾百姓,後指調解糾紛,使事情平息下來,使人們平安相處。

【出處】《後漢書·章帝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

【示例】我承認我是抱着“~”的苦衷來接受它的。 ◎聞一多《四傑》

【近義詞】相安無事

【反義詞】推波助瀾、無事生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漢典

息事宁人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息事寧人

  • 息事寧人是一個成語,讀音是xī shì níng rén,原指不生事,不騷擾百姓,後指調解糾紛,使事情平息下來,消除事端,使人們平安相處。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犀弓
      2. 西漆
      3. 西汉
      4. 析出
      5. 西元
      6. 嘻皮笑脸
      7. 恩仁
      8. 砂仁
      9. 安仁
      10. 由义居仁
      11. 积仁
      12.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相關詞語
      1. 息夫
      2. 息土
      3. 息除
      4. 息肌丸
      5. 息息
      6. 息脚
      7. 减息
      8. 膘息
      9.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10. 起息
      11. 偸息
      12. 讫息
      13. 人上
      14. 人口老化
      15. 人款
      16. 人曹郞
      17. 人样虾蛆
      18. 人模狗样
      19. 桐人
      20. 风凉人
      21. 角人
      22. 佞宋主人
      23. 出人
      24. 头目人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