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彈棋

拼音 dàn qí

注音 ㄉㄢˋ ㄑㄧˊ

彈棋 詞語解釋

解釋
古代棋類遊戲。源於漢代。相傳漢武帝好蹴鞠,羣臣諫勸,東方朔以彈棋進之,武帝便舍蹴鞠而尚彈棋;另一說西漢成帝時劉向仿蹴鞠形制而作。初用十二枚棋,每方六枚。兩人對局時輪流以石箭彈對方棋子。魏時改用十六枚棋,唐代又增爲二十四枚棋。宋代以後,因象棋盛行而漸趨衰落。
-----------------
國語辭典
彈棋tán qíㄊㄢˊ ㄑㄧˊ
  1. 古代的一種棋戲。二人對局,白黑棋各若干枚,先放一棋子在棋盤的一角,用指彈擊對方的棋子,先被擊中取盡的就算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彈棋始自魏宮內,用妝匳戲。文帝於此戲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聊齋志異.卷一一.陳雲棲》:「兒輩常言幼孤,作字彈棋,誰教之?」

  2. 用手彈的棋子形的木塊,是一種兒童遊戲器具。

© 漢典

彈棋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彈棋

  • 彈棋,古代中國棋類遊戲。是西漢末年開始流行,最初主要在宮廷和士大夫中間盛行。彈棋源於何時,尚無一致結論,但大都認爲是在漢代。 彈棋初創時,僅流行於宮中,社會上還鮮有所見。王莽新政末年,南方大飢,綠林發難於南,赤眉造反於東,農民起義推翻了王莽政權。爾後,劉秀乘機而起,殺赤眉軍,建立起東漢政權。在此大亂之年,彈棋由宮廷自然流入中國民間。直至東漢章帝時,彈棋方在宮禁中復盛。自此,喜好彈棋的人士越來越多,且以詩賦詠彈棋,或撰文論述之,爲彈棋的推廣普及作出了貢獻。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弹棊
      2. 彈棊
      3. 彈碁
      4. 丹漆
      5. 彈碁
      6. 丹旂
      7. 丹旗
      8. 單棲
      9. 單騎
      10. 淡漠
      11. 誕敷
      12. 旦過僧
      13. 誕謬
      14. 淡飲
      15. 澹澉
      16. 伯夷叔齊
      17. 鬥旗
      18. 虞旗
      19. 鬥巧爭奇
      20. 宮棊
      21. 轂騎
    相關詞語
      1. 彈算
      2. 彈子蛇
      3. 彈棊
      4. 彈鐄
      5. 彈簧床
      6. 彈駁
      7. 紙彈
      8. 震撼彈
      9. 高爆彈
      10. 爆彈
      11. 巡弋飛彈
      12. 曳光彈
      13. 棋讎
      14.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15. 棋手
      16. 棋逢敵手
      17. 棋流
      18. 棋枰
      19. 鬪棋
      20. 盲棋
      21. 謝傅棋
      22. 爭棋
      23. 柯爛棋
      24. 大象棋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