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bì

ㄅㄧˋ

部首 巾

部外 12

總筆畫 15

簡體 币

㢢 币 幤 𢄞 𧝬 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E63

上下結構

43252343134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mih|itmh

fklb

kvml

98227

拼音 bì

注音 ㄅㄧˋ

部首 巾 部外 11總筆劃 14

基本區 5E63筆順 43252343134252

通

幣 基本解釋

● 幣

bì ㄅㄧˋ


  1. 帛。泛指車馬皮帛玉器等禮物。《説文•巾部》:“幣,帛也。”
  2. 財物。《集韻•祭韻》:“幣,財也。”《管子•國蓄》:“以珠玉為上幣,以黄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
  3. 貨幣。《史記•吴王濞列傳》:“亂天下幣。”
  4. 贈送。《莊子•説劍》:“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
  5. 通“敝”。殘餘。《周禮•天官•職幣》:“職幣,掌式灋以歛官府都鄙,與凡用邦財者之幣。”

英語 currency, coins, legal tender

德語 Münze, Währung (S)​,Geld

法語 monnaie,pièce,devise

【漢典】

幣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幣

幣 bì

〈名〉

(1) (形聲。从巾,敝聲。从巾表示與布帛有關。本義: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

(2) 同本義 [silks]

幣,帛也。——《說文》

四曰幣貢。——《周禮·大宰》。司農注:“繡帛。”

幣曰量幣。——《禮記·曲禮》

用圭璧更皮幣。——《禮記·月令》

事之以皮幣。——《孟子》

寡君是故使吉( 遊吉)奉其皮幣。——《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請具車馬皮幣。——《戰國策·齊策三》

又如:皮幣(獸皮和繒布);幣玉(帛和玉,祭祀用品);幣號(祭祀用的物品名稱);幣獻(進獻的禮品)

(3) 泛指車馬皮帛玉器等禮物 [present]

凡執幣者。——《儀禮·十相見禮》。疏:“玉馬皮圭璧帛,皆稱幣。”

宋公以幣請於 衛。——《左傳·隱公八年》

惠王患之,乃令 張儀佯去 秦,厚幣委質事 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幣馬(用作禮物的馬匹)

(4) 泛指財物 [property;belongings]

以珠玉爲上幣,以黃金爲中幣,以刀布爲下幣。——《管子·國蓄》

(5) 貨幣,錢 [coin;money;currency]

有司以幣輕多奸。——《漢書·武帝紀》

又如:金幣,銀幣;外幣;紙幣;硬幣

詞性變化

◎ 幣

幣 bì

〈動〉

贈送 [present]。

如:幣儀(敬獻禮品);幣器(贈給喪家奠儀與隨葬品)

◎ 幣

幣 bì

〈形〉

通“敝”。破舊;棄;敗壞 [old and shabby;worn-out;dilapidated]

不腆先君之幣器。——《國語·魯語上》

常用詞組


幣值幣制幣重言甘
【漢典】

幣 國語辭典

幣ㄅㄧˋbì
名
  1. 有標準價格、可作交易媒介的東西。如:「錢幣」、「紙幣」、「金幣」、「外幣」。《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於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救民。」唐·顏師古·注:「凡言幣者皆所以通貨物,易有無也。故金之與錢,皆名為幣也。」

  2. 財物的總稱。《管子·國蓄》:「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戰國策·秦策五》:「令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漢·高誘·注:「幣,貨財也。」

  3. 古時以束帛為祭祀或贈送賓客的禮物,稱為「幣」。後為禮物的泛稱。《書經·召詔》:「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漢·孔安國·傳:「言我非敢獨勤而已,惟恭敬奉其幣帛,用供待王,能求天長命。」

【漢典】
【寅集中】【巾】 幣·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幣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 幣·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唐韻】【集韻】【韻會】𠀤毗祭切,音弊。【說文】幣帛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式均節財用,六曰幣帛之式。【註】幣帛,所以贈勞賔客者。

又【集韻】財也。【橫渠理窟】幣者,金玉齒革泉布之雜名。【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四曰幣貢。【註】幣貢,玉馬皮帛也。

又【內府】凡四方之幣獻之,金玉齒革兵器,凡良貨賄入焉。【管子·國蓄篇】以珠玉爲上幣,黃金爲中幣,刀布爲下幣。【史記·平準書】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爲皮幣,直四十萬。【前漢·武帝紀】有司以幣輕多姦,農傷而末衆,又禁兼幷之塗,故改幣以約之。【註】幣,錢也。更去半兩錢,行五銖錢,皮幣,以撿約姦邪。

又【集韻】必袂切,音蔽。義同。

 

【漢典】
【卷七】【巾】

幣 《說文解字》

【卷七】【巾】
『說文解字』

帛也。从巾敝聲。毗祭切

『說文解字注』

(幣)帛也。帛者,繒也。聘禮注曰:幣,人所造成以自𧠃蔽。謂束帛也。愛之斯欲飮食之,君子之情也。是以享用幣,所以副忠信。从巾敝聲。毗祭切。十五部。

【漢典】

幣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i˥˧ 日语读音 NUSA TAKARA ZENI韩语罗马 PHYEY现代韩语 폐越南语 giẻ

客家话 [客英字典] bi5 pet7 [海陆腔] bi5 [梅县腔] bi5 [宝安腔]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4 [东莞腔] bi5 [台湾四县腔] bi5粤语 bai6潮州话 bi6

近代音 幫母 齊微韻 去聲 背小空;中古音 並母 祭韻 去聲 𡚁小韻 毗祭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曷部 ;王力系统:並母 月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幣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幣」 說文‧巾部   「幣」 「币」 「幣」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㢢
币
幤
𢄞
𧝬
𧸁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䬛(bi4)
    2. 閈(bi4)
    3. 朇(bi4)
    4. 萆(bi4)
    5. 獙(bi4)
    6. 翍(bi4)
    7. 泌(bi4)
    8. 㓖(bi4)
    9. 筚(bi4)
    10. 䦘(bi4)
    11. 熚(bi4)
    12. 饆(bi4)
同部首
    1. 㡝
    2. 㡁
    3. 幗
    4. 帲
    5. 帠
    6. 帇
    7. 㠿
    8. 㡈
    9. 㣈
    10. 幑
    11. 㡧
    12. 帊
同筆畫
    1. 馜
    2. 㙡
    3. 骲
    4. 榱
    5. 蜮
    6. 𠎱
    7. 踄
    8. 餇
    9. 䊏
    10. 鉾
    11. 鉵
    12. 㬐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