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幅巾

拼音 fú jīn

注音 ㄈㄨˊ ㄐㄧㄣ

幅巾 詞語解釋

解釋
  • 古代男子以全幅細絹裹頭的頭巾。後裁出腳即稱襆頭。
  • -----------------
    國語辭典
    幅巾fú jīnㄈㄨˊ ㄐㄧㄣ
    1. 古代以縑全幅所做的頭巾。宋.蘇轍〈武昌九曲亭記〉:「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緇服蒼顏,幅巾繩履,是個道人打扮。」也稱為「襆頭」。

    © 漢典

    幅巾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幅巾

  • 幅巾,又稱巾幘,或稱帕頭。是指用整幅帛巾束首。多裁取一幅即長度和門幅各三尺的絲帛做成。從額往後包發,並將巾繫緊,餘幅使其自然垂後,垂長一般至肩,也有垂長至背,用葛布製成,稱爲“葛巾”,多爲布衣庶人戴用。用細絹製成,稱爲“縑巾”,多爲王公雅士戴用。宋代以後,深衣幅巾是士大夫家冠昏、祭祀、宴居、交際服。古代農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的釋菜禮,儒生都穿戴幅巾深衣祭祀孔子。
  • 原先的幅巾作四方形,使用時有前襆後,包住髮髻,於腦後縛結。北周武帝對其作了改進,於方帕上裁出四腳,並將其接長,形如闊帶,裹發時巾帕覆蓋於頂,後面兩腳朝前包抄,自上而下,繫結於額,前面兩腳繞至顱後,縛結下垂。在幅巾的基礎上演變出了襆頭。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扶筋
      2. 襆巾
      3. 幞巾
      4. 浮金
      5. 俯近
      6. 抚襟
      7. 釜斤
      8. 襆巾
      9. 赋金
      10. 福晉
      11. 黻班
      12. 鳧翁
      13. 服毙
      14. 浮脆
      15. 俘獲
      16. 服污
      17. 戛玉鸣金
      18. 柳骨顏筋
      19. 笑靨金
      20. 芳襟
      21. 生津
      22. 純金
    相關詞語
      1. 幅輪
      2. 幅塞
      3. 幅陨
      4. 幅圆
      5. 幅利
      6. 幅員
      7. 员幅
      8. 帐幅
      9. 独幅
      10. 漲幅
      11. 箋幅
      12. 斜幅
      13. 巾环
      14. 巾盥
      15. 巾絮
      16. 巾幗奇才
      17. 巾箧
      18. 巾拂
      19. 角頭巾
      20. 红巾
      21. 桦巾
      22. 紅巾
      23. 腰巾
      24. 安樂巾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