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ún

ㄑㄩㄣˊ

部首 巾

部外 7

總筆畫 10

裙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E2C

上下结构

5113251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vtkh

srlb

xmal

17227

拼音 qún

注音 ㄑㄩㄣˊ

部首 巾 部外 7總筆劃 10

統一碼 5E2C筆順 5113251252

帬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帬

qún ㄑㄩㄣˊ

     ◎ 同“裙”。

英語 the skirt of a lady's dress petticoat

© 漢典
【寅集中】【巾】 帬·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帬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 帬·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唐韻】【韻會】【正韻】渠云切【集韻】衢云切,𠀤音羣。【說文】下裳也。【釋名】下帬也。連接裾幅也。

又緣帬,帬施緣也。【急就篇註】帬,下裳也。一名帔,一名襬。

又【廣雅】繞袊,帔,帬也。【揚子·方言】𨻰魏之閒謂帬爲帔,繞袊謂之帬。

又【韻會】中帬,親身衣也。【前漢·石奮傳】取親中帬厠牏,身自澣洒。【註】師古曰:中帬,若今中衣也。

© 漢典
【卷七】【巾】

帬 《说文解字》

【卷七】【巾】
『說文解字』

下裳也。从巾君聲。裠,帬或从衣。渠云切

『說文解字注』

(帬)繞領也。方言。繞袊謂之帬。廣雅本之。曰繞領。帔。帬也。袊領今古字。領者、劉熙云總領衣體爲端首也。然則繞領者、圍繞於領。今男子婦人披肩其遺意。劉熙曰。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葢古名帬。弘農方言曰帔。若常則曰下帬。言帬之在下者。亦集眾幅爲之。如帬之集眾幅被身也。如李善引梁典。任昉諸子冬月著葛巾、帔、練裙。自是上下三物。水經注。淮南王廟。安及八士像皆羽扇、裙帔、巾壺、枕物一如常居。亦帬帔竝言。自釋名裙系下、帔系上。後人乃不知帔帬之別。擅改說文矣。从巾。君聲。渠云切。十三部。按此篆之解各本改爲下裳也。無義。又移其次於常下帴上。今皆更正。


(裠)帬或从衣。

© 漢典

帬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yn˧˥ 日语读音 ERIATE HAKAMA

近代音 中古音 群母 文韻 平聲 羣小韻 渠云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痕部 ;王力系统:羣母 文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帬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裙」 公子衣君壺戰國集成9514「帬」 信2.015「帬」 說文‧巾部「帬」 睡.封68「帬」
「裙」 說文或體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裙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䆽(qun2)
    2. 㪊(qun2)
    3. 宭(qun2)
    4. 峮(qun2)
    5. 麇(qun2)
    6. 㿏(qun2)
    7. 群(qun2)
    8. 裙(qun2)
    9. 䭽(qun2)
    10. 羣(qun2)
    11. 裠(qun2)
同部首
    1. 幑
    2. 㡇
    3. 帞
    4. 㡝
    5. 㡛
    6. 帄
    7. 帮
    8. 㡏
    9. 师
    10. 幔
    11. 帾
    12. 㠹
同筆畫
    1. 琤
    2. 訌
    3. 財
    4. 脩
    5. 𠔜
    6. 冧
    7. 耿
    8. 䑔
    9. 𠊅
    10. 痈
    11. 莢
    12. 㫭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