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zhì

ㄓˋ

部首 巾

部外 5

總筆畫 8

繁體 幟

幟 旘 𢂴 𣄞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E1C

左右结构

25225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mhkw

lbrc

lijo

46280

拼音 zhì

注音 ㄓˋ

部首 巾 部外 5總筆劃 8

統一碼 5E1C筆順 25225134

常 標

帜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幟

(幟)

zhì ㄓˋ

     ◎ 旗子:旗~。獨樹一~(單獨打起一面旗號,喻自成一家,亦稱“別樹一幟”)。

英語 flag, pennant; sign; fasten

德語 kennzeichnen, Fahne (S)

法語 étendard,bannière

© 漢典

帜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幟

幟 zhì

〈名〉

(1) (形聲。從巾,只(戠 zhí)聲。本義:旗幟的通稱)

(2) 同本義 [banner;flag]

幟,旌旗之屬。——《說文新附》

長丈五尺、廣半幅曰幟。——《墨子》

私記曰幟。——《通俗文》

拔趙幟,立 漢赤幟。——《史記·淮陰侯列傳》

樹幟曰。——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又

急揮幟。

張幟乘潮。——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4) 又如:幟羽(羽飾之旌旗);幟志(旗幟)

(5) 標記 [mark]

縫其裾爲幟。——《後漢書》

(6) 又如:幟志(典範,標準)

© 漢典
【寅集中】【巾】 幟·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幟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帜”字頭,請參考“幟”字。)
【寅集中】【巾】 幟·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志切,音熾。【說文】旌旗之屬。【廣韻】旗幟。【字詁】標也。【廣雅】旛也。【史記·高祖紀】旗幟皆赤。【前漢·淮隂侯傳】拔趙幟,樹漢赤幟。【註】索隱曰:幟帛長丈五,廣半幅。

又通作織。【前漢·食貨志】治樓船十丈餘,加旗織於其上。【註】師古曰:織,讀曰幟。

又記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其裾爲幟。【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式吏切,音試。義𠀤同。

© 漢典
【卷七】【巾】

幟 《说文解字》

【卷七】【巾】
『說文解字』

旌旗之屬。从巾戠聲。昌志切

© 漢典

帜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ʅ˥˧

粤语 ci3潮州话 zi3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帜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幟」。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幟」 說文‧巾部「幟」 「帜」「帜」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幟
旘
𢂴
𣄞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稚(zhi4)
    2. 帙(zhi4)
    3. 窒(zhi4)
    4. 垁(zhi4)
    5. 䘭(zhi4)
    6. 䲀(zhi4)
    7. 㜱(zhi4)
    8. 䪒(zhi4)
    9. 袠(zhi4)
    10. 䉜(zhi4)
    11. 㴛(zhi4)
    12. 俧(zhi4)
同部首
    1. 㡊
    2. 帖
    3. 帱
    4. 幘
    5. 巾
    6. 帒
    7. 帮
    8. 㡦
    9. 㡜
    10. 㡃
    11. 幃
    12. 㠶
同筆畫
    1. 玤
    2. 侣
    3. 杼
    4. 𠙋
    5. 怺
    6. 昈
    7. 侕
    8. 油
    9. 苓
    10. 呮
    11. 迦
    12. 昙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