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市舶司

拼音 shì bó sī

注音 ㄕˋ ㄅㄛˊ ㄙ

市舶司 詞語解釋

解釋
官署名。負責管理出入海港船舶、商務等。唐代在廣州設市舶使,宋代於廣州、泉州、明州(治今浙江寧波)、杭州、密州(治今山東膠縣)等地設提舉市舶司,置提舉官。元代、明代稱市舶提舉司。
-----------------
國語辭典
市舶司shì bó sīㄕˋ ㄅㄛˊ ㄙ
  1. 職官名。唐置,於廣州、泉州、杭州等處與域外各國通商,掌蕃貨、海舶、徵榷、貿易之事,猶今之海關。宋元明因襲之,清廢。

© 漢典

市舶司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市舶司

  • 市舶司是中國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設立的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的官府,相當於現在的海關。是中國古代管理對外貿易的機關。
  • 唐玄宗開元間(713~741)﹐廣州即設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擔任﹐是爲市舶司前身。明清兩朝反覆“海禁”。明洪武三年(1370年)“罷太倉黃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年)撤銷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撤銷全部市舶司,設立江、浙、閩、粵四處海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在蘇州親眼目睹洋商船隻絡繹不絕,引起警覺,下旨除粵海關外,撤銷所有其他海關。是爲“一口通商”。
  • 市舶司作爲中國古代的外貿機關,見證了中國宋、元、明三朝的海上貿易之繁榮,如今,昔日的古港雄風已經不在,雖已成爲過去,但是在現存的市舶司遺址上,我們還是窺見了中國曆經千餘年的外貿史,仍可以看到過去的輝煌。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是非顛倒
      2. 視瞻
      3. 士眾
      4. 适例
      5. 舐犊
      6. 釋聃
      7. 晚颸
      8. 率私
      9. 梟私
      10. 阿拉伯勞倫斯
      11. 鳴嘶
      12. 料丝
    相關詞語
      1. 市秤
      2. 市尺
      3. 市棍
      4. 市權
      5. 市税
      6. 市刑
      7. 暴屍於市
      8. 易市
      9. 蜃樓山市
      10. 闉市
      11. 花市
      12. 爲市
      13. 司馬牛
      14. 司训
      15. 司谏
      16. 司搏
      17. 司马竹
      18. 司农仰屋
      19. 公司
      20. 九司
      21. 雲司
      22. 傷司
      23. 打官司
      24. 走阴司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