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ī

ㄓ

部首 己

部外 4

總筆畫 7

卮 𠨬 𨆋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DF5

左上包围结构

33152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gcv

hmau

pday

72217

拼音 zhī

注音 ㄓ

部首 己 部外 4總筆劃 7

統一碼 5DF5筆順 3315215

巵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巵

zhī ㄓˉ

     ◎ 古同“卮”(a.古代酒器,如“柏酒延年共舉~。”b.古代一種作染料用的野生植物,可制胭脂。c.支離)。

英語 measuring cup; wine container

德語 Becher, Kelchglas (S)

法語 vase à vin

© 漢典

巵 國語辭典

巵
  1. 「卮 」的異體字。

© 漢典
【寅集中】【己】 巵·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巵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己】 巵·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說文】圜器也。一名觛,所以節飮食。象人,卪在其下也。【玉篇】巵,酒器也。受四升。【史記·高祖紀】奉玉巵,起爲太上皇壽。

又染草名。【史記·貨殖傳】巴蜀亦沃野地饒巵。【註】巵,烟支,紫赤色也。

又【類篇】丘奇切,音欹。義同。◎按《正字通》此字下尚有𠨓字,已入卩部,此復重出,今刪。

© 漢典
【卷九】【卮】

卮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巵”字頭,請參考“卮”字:)
【卷九】【卮】
『說文解字』

圜器也。一名觛。所以節飲食。象人,卪在其下也。《易》曰:“君子節飲食。”凡巵之屬皆从巵。章移切

『說文解字注』

(卮)圜器也。內則注曰。卮匜、酒漿器。一名觛。角部曰。觛者、小卮也。急就篇亦卮觛並舉。此渾言析言之異也。項羽本紀。項王曰。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斗卮者、卮之大者也。與下文彘肩言生意同。所㠯節㱃食。飲食在是節飲食亦在是也。故从卪。象人。謂上體似人字横寫也。卪在其下也。卮从人卪、與后从人口同意。章移切。十六部。易曰。君子節㱃食。頤象傳文。偁此說从卪之意。古多假節爲卪。凡卮之屬皆从卮。

© 漢典

巵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ʅ˥ 唐代读音 jiɛ日语读音 SAKAZUKI韩语罗马 CHI现代韩语 치

客家话 [客英字典] zhi1 [台湾四县腔] zih1 [梅县腔] tje1 [宝安腔] zi1 [海陆腔] zhi1粤语 zi1潮州话 i5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巵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巵」 說文‧巵部「巵」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卮
𠨬
𨆋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织(zhi1)
    2. 蜘(zhi1)
    3. 疷(zhi1)
    4. 枝(zhi1)
    5. 隻(zhi1)
    6. 䧴(zhi1)
    7. 臸(zhi1)
    8. 支(zhi1)
    9. 吱(zhi1)
    10. 胝(zhi1)
    11. 氏(zhi1)
    12. 織(zhi1)
同部首
    1. 巸
    2. 巺
    3. 巶
    4. 巳
    5. 巼
    6. 巷
    7. 巽
    8. 巴
同筆畫
    1. 坃
    2. 宏
    3. 初
    4. 劫
    5. 轩
    6. 飏
    7. 呙
    8. 芾
    9. 更
    10. 刦
    11. 苡
    12. 亜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