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é

ㄜˊ

部首 山

部外 7

總筆畫 10

峩 硪 𠩙 𡻍 𡽥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CE8

左右结构

2523121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mtrt|mtry

uhqi

llmh

23750

拼音 é

注音 ㄜˊ

部首 山 部外 7總筆劃 10

統一碼 5CE8筆順 2523121534

通 標

峨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峨

é ㄜˊ

  1. 〔~嵋〕山名,在中國四川省。亦作“峨眉”。
  2. 高:~~。~冠博帶。巍~。嵯~。

英語

lofty

© 漢典

峨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峨

峩 é

〈形〉

(1) (形聲。從山,我聲。本義:山勢高峻。常“峨峨”連用)泛指高大 [lofty;towering]

峨,嵯峨也。——《說文》

峨,高也。——《廣雅·釋詁四》

冠浮雲之峨峨。——《楚辭·惜賢》

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 明· 魏學洢《核舟記》

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 皋之業耶。—— 明· 劉基《賣柑者言》

(2) 又如:峨然(高貌);峨巍(高魘樣子);峨舸(高大的船);峨冠(高的冠冕);峨冕(高冠)

常用詞組


峨峨峨冠博帶峨眉山,峨嵋山
© 漢典

峨 國語辭典

峨ㄜˊé
名
  1. 峨嵋山的簡稱。《新唐書·卷一二三·盧藏用傳》:「登衡、廬,彷洋岷、峨。」宋·陸游〈秋夜獨醉戲題〉詩:「莫恨久為峨下客,江湖歸去得雄誇。」

形
  1. 高聳。如:「巍峨」。《楚辭·劉向·九歎·憂苦》:「聽玄鶴之晨鳴兮,于高岡之峨峨。」

© 漢典
【寅集中】【山】 峨·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峨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 峨·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廣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𠀤音莪。【說文】嵯峨,山高。【陸機·從軍行】崇山鬱嵯峨。

又峨眉,山名,在四川嘉定州眉縣南百里,或作峩山,有三峰,曰大峩,中峩,小峩。【名山記】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

又閩之歸化泰寧,粵之太平,豫之郟縣皆有蛾眉山,名同而地別。

又峩峩,高貌。【詩·大雅】奉璋峩峩。【註】執圭璋助祭者,儀容峩峩然。

又【陸機·答賈長淵詩】淑問峩峩。

又【韻會】通作俄。【前漢·揚雄傳】俄軒冕,雜衣裳。

又叶魚羈切,音宜。【劉向·九歎】懷芬香而挾蕙兮,佩江蘺之菲菲。握申椒與杜若兮,冠浮雲之峩峩。

又叶阮古切,音五。【韓愈·元和聖德詩】瀆鬼濛鴻,嶽祇嶫峨。飫沃羶薌,產祥降嘏。嘏音古。 【集韻】或作𠩙。

© 漢典
【卷九】【山】

峨 《说文解字》

【卷九】【山】
『說文解字』

嵯峨也。从山我聲。五何切

『說文解字注』

(峨)嵯峨也。从山。我聲。五何切。十七部。

© 漢典

峨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ɤ˧˥ 唐代读音 *ngɑ日语读音 TAKANE IKAMESHII韩语罗马 A现代韩语 아

客家话 [海陆腔] ngo2 [梅县腔] ngo2 [台湾四县腔] ngo2 [客语拼音字汇] ngo2 [宝安腔] ngo2 [客英字典] ngo2 [沙头角腔] ngo2粤语 ngo4潮州话 ngo5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峨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峨」 說文‧山部「峨」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峩
硪
𠩙
𡻍
𡽥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鈋(e2)
    2. 䳘(e2)
    3. 涐(e2)
    4. 磀(e2)
    5. 峩(e2)
    6. 俄(e2)
    7. 额(e2)
    8. 㼂(e2)
    9. 迗(e2)
    10. 譌(e2)
    11. 鋨(e2)
    12. 魤(e2)
同部首
    1. 㠋
    2. 㞧
    3. 㟝
    4. 岄
    5. 㞿
    6. 㠥
    7. 岢
    8. 嶪
    9. 嶜
    10. 㠎
    11. 峬
    12. 㠧
同筆畫
    1. 砟
    2. 珥
    3. 䎡
    4. 𠅘
    5. 匿
    6. 㳤
    7. 𠊒
    8. 訔
    9. 㟓
    10. 珕
    11. 础
    12. 㳨
初中古詩詞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李白 《峨眉山月歌》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明·魏学洢 《核舟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