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就
- 湊近,靠近:避難~易。~着燈看書。
- 到,從事,開始進入:~位。~業。~寢。~任。~緒。~醫。高~。
- 依照現有情況或趁着當前的便利,順便:~近。~便。~事論事。
英語 just, simply; to come, go to; to approach, near
德語 plötzlich, augenblicklich, nur, gerade (emphatisch), dann ,vollenden (V),schon, bereits
法語 déjà,aussitôt,immédiatement,alors,même si,entreprendre,accomplir,s'approcher de,en fonction de
就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會意。京尤會意。“京”意爲高,“尤”意爲特別。本義:到高處去住)
(2) 同本義 [move to highland]
就,就高也。從京從尤。尤,異於凡也。——《說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孔廣居注:“京,高丘也。古時洪水橫流,故高丘之異於凡者人就之。”
(3) 靠近;走近;趨向 [come close to;move towards]
就,即也。——《廣韻》
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禮記·曲禮》
不就利,不違害。——《莊子·齊物論》
不知就先,不知就後。——《莊子·大宗師》
禹趨就下風,立而問焉。——《莊子·天地》
夫子休就舍。——《莊子·說劍》
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去故鄉而就遠兮。——《楚辭·九章·哀郢》
還來就菊花。——唐· 孟浩然《過故人莊》
就吾求寒衣。——《資治通鑑·唐紀》
持就火煬之。——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就童子試。——清· 周容《芋老人傳》
(4) 又如:就書(前往從學);就利(趨利,求利);就第(歸回宅第;回家);就和(接近)
(5) 歸於 [belong to;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
處工就官府,處商就井市。——《國語》
(6) 又如:就化(歸順,向化);就班(按次序歸位);就款(歸順臣服)
(7) 擔任;開始從事 [assume the office of]。如:去就(擔任或不擔任職務);就列(就位。任職);就事(就職);就田(從事耕種)
(8) 下;搭着吃 [go with]。如:炒雞蛋就飯;就菜;花生仁就酒
(9) 完成;成功 [accomplish]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爲樂矣。——《戰國策·齊策》
組已就而效之,其組異善。——《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以就懿德。——《後漢書·列女傳》
瞬息可就。——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指物作詩立就。——宋· 王安石《傷仲永》
某業所就。——清· 黃宗羲《原君》
(10) 又如:就親(成就婚事,成親);就名(成就功名)
(11) 終,盡 [end]。如:就命(去死;畢命)
(12) 遷就;將就 [accommodate oneself to; suit; fit; yield]
刑罰不審則有闢就。——《管子》
(13) 又如:半推半就;牽就;就着(就便;順便);就滑(隨便;方便)
(14) 受;被 [-ed by]。如:就戮(受戮,被殺);就縛(受綁,受擒);就封(受封);就決(受死刑)
(15) 登上;開始,啓 [ascend;start]
於是荊軻就車而去。——《史記·刺客列傳》
(16) 又如:就道(上路);就塗(上路,動身)
詞性變化
〈副〉
(1) 立刻,馬上 [right now;right away]。如:春天就要來了
(2) 和…一樣早 [as early as]。如:今天早晨雨就停了
(3) 一…就… [as soon as]。如:他下課後就到圖書館去了
(4) 只,僅僅 [only]。如:就你一個來嗎?
(5) 事實正是如此 [right on]。如:工具就在房裏,你自己找吧!
(6)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在某種條件或情況下自然怎麼樣 [without…there can be no]。如:不鬥爭就不能前進
〈介〉
(1) 在 [in; at ;on]。如:就理(內情)
(2) 從 [from]
就其不忘一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又如:就中
(4) 組成介詞結構,引進所要說明的對象或範圍,常跟後面的“說”、“看”、“而論”等相呼應 [according to]。如:就字面上看
<語氣>
(1) 偏偏 [simply]。如:你不讓我幹,我就要幹!
(2) 表示決意或意圖 [would]。如:今天天氣這麼好,我就要去
<連>
表示假設或讓步關係,相當於“假如”、“即使” [if]。如:就讓(即使;就算)
常用詞組
就 國語辭典
成功、完成。如:「造就人才」、「功成名就」。唐·魏徵〈述懷〉詩:「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從事。如:「就職」、「就業」。《水滸傳·第四一回》:「科舉不第,棄文就武。」
趨近、靠近。如:「避重就輕」、「就近照顧」。《易經·乾卦·文言曰》:「水流濕,火就燥。」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因襲。如:「因陋就簡」。晉·張華〈王公上壽酒食舉樂歌詩表〉:「是以一皆因就,不敢有所改易。」
依順、依從。如:「遷就」、「半推半就」。《水滸傳·第二三回》:「武松把半截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肐𦞂地揪住。」
即刻、馬上。表示事情或動作很快就要發生。如:「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來。」、「一會兒就知道了。」
只、僅。如:「就剩下這一個了。」
表示肯定。如:「這就對了!」、「那就是他家。」
早已。如:「一個鐘頭前,我就來了。」
偏、偏偏。如:「我就不信我做不來。」
此、其。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依照。如:「就事論事」、「就原來的規畫加以調整。」
表承接、選擇、讓步等關係之詞。如:「遇到紅燈,就得停下來。」、「一到家,就去休息了。」、「你不同意,那就算了。」
縱使、即使。如:「你就不說,我也知道。」《儒林外史·第二回》:「若是不進學,就到八十歲,也還稱小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僦切,音鷲。【說文】就,高也。从京,从尤。【徐曰】尤,異也。尤高人所就之處,語曰:就之如日。會意。【廣韻】成也,迎也。【詩·邶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又卽也。【齊語】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又【增韻】從也。【禮·檀弓】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
又帀也。【禮·禮器】大路繁纓一就。【註】五采一帀曰就。
又能也。【左傳·哀十一年】郊之戰,季孫曰:須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註】雖少年,能用命也。
又終也。【郭璞曰】凡事物成就亦終也。
又姓。【後漢書】菟賴氏,改爲就氏。
就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