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安西四鎮

拼音 ān xī sì zhèn

注音 ㄢ ㄒㄧ ㄙˋ ㄓㄣˋ

安西四鎮 詞語解釋

解釋
  • 唐代設在西域的四個軍事重鎮。為龜茲、疏勒、於闐、焉耆(一作碎葉)。始設於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罷,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復。
  • © 漢典

    安西四鎮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安西四鎮

  • 安西四鎮,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區設置,由安西都護府統轄的四個軍鎮。唐安西四鎮在歷史上存在了一個半世紀,它們對於唐朝政府撫慰西突厥,保護中西陸上交通要道,鞏固唐的西北邊防,都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貞觀十四年(640)八月唐滅高昌國,九月置安西都護府於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交河故城遺址),管理西域地區軍政事務。二十二年,唐軍進駐龜茲國以後,便將安西都護府移至龜茲國都城(今新疆庫車),同時在龜茲、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築城堡,建置軍鎮,由安西都護兼統,故簡稱安西四鎮。貞觀以後,安西四鎮時置時罷,軍鎮也有所變動。調露元年(679),在唐安撫大使裴行儉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後,以碎葉水旁的碎葉鎮城代焉耆。從此安西四鎮是碎葉、龜茲、于闐、疏勒。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痷茶
      2. 闇当
      3. 媕淺
      4. 闇伪
      5. 闇對
      6. 媕咔
      7. 縻紖
      8. 八陣
      9. 偃月陣
      10. 深源地震
      11. 肉陣
      12. 鴛鴦陣
    相關詞語
      1. 安周星
      2. 安多法加斯大
      3. 安全庫存量
      4. 安立
      5. 安哉
      6. 安在
      7. 寢食不安
      8. 苟安
      9. 潘安
      10. 居安
      11. 完安
      12. 謝安
      13. 鎮重
      14. 鎮尺
      15. 鎮寧
      16. 鎮石
      17. 鎮戍
      18. 鎮厭
      19. 二林鎮
      20. 北鎮
      21. 靜鎮
      22. 內鎮
      23. 朱仙鎮
      24. 田中鎮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