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太陽黑子

拼音 tài yáng hēi zǐ

注音 ㄊㄞˋ ㄧㄤˊ ㄏㄟ ㄗˇ

太陽黑子 詞語解釋

解釋
  • 也叫日斑或黑子。太陽表面的氣體旋渦,溫度較鄰近的區域稍低,從地球上看像是太陽表面上的黑斑,故稱太陽黑子。太陽黑子有很強的磁場,因此會影響地球上短波無線電通訊。我國有世界上最早的有關太陽黑子的記錄。
  • -----------------
    國語辭典
    太陽黑子tài yáng hēi zǐ ㄊㄞˋ ㄧㄤˊ ㄏㄟ ㄗˇ
    1. 太陽表面的黑色點狀物。其形成乃因太陽內部的高熱,以對流的方式傳到太陽表面時,遇到強力磁場,對流受阻而形成巨大的漩渦狀氣流,由於溫度約攝氏四千五百度,較太陽表面的六千度低,所以看起來較暗,而成為黑子。其直徑常達幾萬公里,為地球的數倍。黑子會移動、發展,而且數目逐年增加到某一程度後,便又逐年減少,約以十一年為一週期。因黑子有很強的磁場,故當數量增多時,會影響地球的無線電通訊與氣候。也稱為「黑點」、「黑子」。

    英語 sunspot

    德語 Sonnenfleck (S, Phys)​

    法語 tache solaire

    © 漢典

    太陽黑子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太陽黑子 (自然現象)

  • 太陽的光球表面有時會出現一些暗的區域,它是磁場聚集的地方,這就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太陽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現象。一箇中等大小的黑子大概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
  • 黑子的形成和消失要經歷幾天到幾個星期不等。當強磁場浮現到太陽表面,該區域的背景溫度緩慢地從6000攝氏度降至4000攝氏度,這時該區域以暗點形式出現在太陽表面。在黑子中心最黑的部分被稱作本影,本影是磁場最強的區域。本影周圍不太黑、呈條紋狀的區域被稱爲半影。黑子隨太陽表面一起旋轉,大約經過27天完成一次自轉。
  • 長期的觀測發現,黑子多的時候,其他太陽活動現象也會比較頻繁。黑子附近的光球中總會出現光斑,黑子上空的色球中總會出現譜斑,其附近經常有日珥(暗條)。同時,絕大多數的太陽爆發活動現象也發生在黑子上空的大氣中。因此,從太陽大氣低層至高層,以黑子爲核心形成一個活動中心——太陽活動區。黑子既是活動區的核心,也是活動區最明顯的標誌。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泰極
      2. 汰擇
      3. 泰羹
      4. 泰一
      5. 泰玄
      6. 泰通
      7. 一紫
      8. 掇靑拾紫
      9. 龜紫
      10. 紆靑拕紫
      11. 映山紫
      12. 姚黃魏紫
    相關詞語
      1. 太陽自轉
      2. 太侈
      3. 太子港
      4. 太樸
      5. 太和殿
      6. 太史令
      7. 辰太
      8. 何太
      9. 親太太
      10. 李提摩太
      11. 嬸太太
      12. 毛太
      13. 子平
      14. 子女
      15. 子壻
      16. 子待
      17. 子午儀
      18. 子夏肥
      19. 壓冑子
      20. 惹子
      21. 吃釘子
      22. 掐子
      23. 侉子
      24. 撂蹶子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