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天理

拼音 tiān lǐ

注音 ㄊㄧㄢ ㄌㄧˇ

天理 詞語解釋

解釋

◎ 天理 tiānlǐ

(1) [natural's law]∶自然法則;天道,天然的組織結構

依乎天理。——《莊子·養生主》

(2) [heavenly principles;moral principles]∶宋代的理學家認爲封建倫理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把它叫做“天理”

(3) [moral principles;morality]∶道義

(4) [nature;natural instincts]∶天性

-----------------
國語辭典
天理tiān lǐㄊㄧㄢ ㄌㄧˇ
  1. 倫常的法則。《史記.卷一一一.衛將軍傳》:「匈奴逆天理,亂人倫,暴長虐老,以盜竊為務。」《西遊記.第三○回》:「你要殺就殺了我老沙,不可枉害平人,大虧天理。」

  2. 自然的道理。《莊子.養生主》:「方今之時,臣以神遇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英語 Heaven's law, the natural order of things

© 漢典

天理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天理

  • 天理,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法門;儒家理學的天理是道德神學,同時成爲儒家神權和王權的合法性依據;亦指自然的法則;猶言天道。《禮記·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慾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於是有悖逆詐僞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衆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南朝 樑江淹《知己賦》:“談天理之開基,辯人道之始終。”等。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天醴
      2. 天吏
      3. 天離
      4. 天歷
      5. 田里
      6. 天醴
      7. 天历
      8. 添坟
      9. 添換
      10. 添油炽薪
      11. 添倅
      12. 添展
      13. 添枝接叶
      14. 拘禮
      15. 羑里
      16. 頭朝裡
      17. 平康里
      18. 知书通礼
      19. 葬禮
    相關詞語
      1. 天津橋
      2. 天牎
      3. 天經地義
      4. 天愁地惨
      5. 天对
      6. 天理報應
      7. 喧天
      8. 雞犬昇天
      9. 金鼓喧天
      10. 电天
      11. 逼天
      12. 人力回天
      13. 理之当然
      14. 理折
      15. 理知
      16. 理務
      17. 理性
      18. 理詠
      19. 釽理
      20. 個中道理
      21. 變理
      22. 講道理
      23. 長理
      24. 岂有此理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