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多羅 
                       1.梵文Pattra的譯音。亦譯作"貝多羅"。樹名。即貝多樹。形如棕櫚,葉長稠密,久雨無漏。其葉可供書寫,稱貝葉。  2.食器。  3.脂粉盒。  4.魯莽。  5.滿語美稱,加在爵位的前面。如"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又稱郡王﹑貝勒的女兒爲"多羅格格"。 
-----------------
國語辭典- 眼睛。比喻精明能幹。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我做斗子十多羅,覓些倉米養老婆。」 
- 做事魯莽,纏夾不清。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我可也千不合,萬不合。一時間做事忒多羅,沒來由結識這個,義認那個,我正是識人多者是非多。」 
- 滿洲話。加於爵位上的美稱。如:「多羅郡王。」 
- 植物名。冬青科冬青屬,常綠喬木。高十五公尺,樹皮灰黑,葉呈長橢圓形,可供書寫。盛產於南洋。 
 © 漢典 
                    多罗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多羅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