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suī

ㄙㄨㄟ

部首 夊

部外 0

總筆畫 3

綏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90A

单体结构

3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yi

he

rsaa

47400

拼音 suī

注音 ㄙㄨㄟ

部首 夊 部外 0總筆劃 3

統一碼 590A筆順 354

夊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夊

suī ㄙㄨㄟˉ

     ◎ 〔~~〕古同“綏綏”,慢慢行走的樣子,如“雄狐~~。”(今作“有狐綏綏”)。

英語 KangXi radical 35; go slowly

德語 Radikal Nr. 35 = sich hinschleppen (Sklave)​, langsam gehen

法語 aller lentement (radical)​

© 漢典

夊 國語辭典

夊ㄙㄨㄟsuī
形
  1. 走路遲緩的樣子。《玉篇·夊部》:「夊,行遲貌。」

名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夊ㄘㄨㄟ​cuī
  1. (一)​之又音。

© 漢典
【丑集下】【夊】 夊·康熙筆画:3 ·部外筆画:0

夊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夊】 夊·康熙筆画:3 ·部外筆画:0

【唐韻】息遺切【集韻】山垂切,𠀤音衰。行遲貌。【說文】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精薀】安行也。

又【廣韻】楚危切【集韻】初危切,𠀤音吹。義同。

又【玉篇】古文綏字。註詳糸部七畫。

© 漢典
【卷五】【夊】

夊 《说文解字》

【卷五】【夊】
『說文解字』

行遲曳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凡夊之屬皆从夊。楚危切

『說文解字注』

(夊)行遟曳夊夊也。也字今補。曲禮曰。行不舉足。車輪曳踵。玉藻曰。圈豚行不舉足。齊如流。注云。孔子執圭、足縮縮如有循是也。玉篇曰。詩云雄狐夊夊。今作綏。象人㒳脛有所躧也。通俗文。履不箸跟曰屣。屣同躧。躧屣古今字也。行遟者、如有所拕曳然。故象之。楚危切。玉篇思隹切。十五部。凡夊之屬皆从夊。

© 漢典

夊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suei˥ 日语读音 SUINYOU

客家话 [客英字典] soi1 sui1 [台湾四县腔] soi1 sui1 [海陆腔] soi1 sui1粤语 seoi1

近代音 中古音 穿初母 支韻 平聲 衰小韻 楚危切 三等 合口;心母 脂韻 平聲 綏小韻 息遺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灰部 ;王力系统:心母 微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夊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夊」 乙2110合6482「夊」 說文‧夊部「夊」
「夊」 後2.18.4合3284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綏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濉(sui1)
    2. 毸(sui1)
    3. 鞖(sui1)
    4. 睢(sui1)
    5. 尿(sui1)
    6. 荾(sui1)
    7. 娞(sui1)
    8. 嗺(sui1)
    9. 熣(sui1)
    10. 荽(sui1)
    11. 䪎(sui1)
    12. 缞(sui1)
同部首
    1. 夌
    2. 夒
    3. 㚇
    4. 夓
    5. 备
    6. 冬
    7. 夈
    8. 㚆
    9. 夔
    10. 夋
    11. 夅
    12. 㚅
同筆畫
    1. 𠂋
    2. 𠔼
    3. 凣
    4. 扌
    5. 㐇
    6. 亍
    7. 飞
    8. 𠙵
    9. 弋
    10. 亇
    11. 屮
    12. 劜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