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 基本解釋
埤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通“陴”。城上女牆,上有孔穴,可以窺外 [parapet (wall)]
舉兵伐曹、五鹿,及反 鄭之埤,東衛之畝,勝 荊人於城濮。——《商君書·賞刑》
詞性變化
〈形〉
(1) 通“卑”
(2) 低下 [low]
其流也埤下。——《荀子·宥坐》
(3) 操行鄙陋 [inferior]
不恤其文是以終身不免埤污傭俗。——《荀子·非相》
〈動〉
(1) (形聲。從土,卑聲。本義:增加) 同本義 [increase]
埤,增也。——《說文》
政事一埤益我。——《詩·邶風·北門》
政事一埤遺我。
(2) 又如:埤助(助益;幫助);埤益(大大增加);埤遺(厚加)
基本詞義
〈名〉
(1) 城上的矮牆 [parapet (wall)]
掖垣竹埤梧十尋。——杜甫《題省中院壁》
© 漢典
埤 國語辭典
參見「埤堄 」條。
名
低牆。唐·杜甫〈題省中院壁〉詩:「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霤常陰陰。」
灌溉用的蓄水池。多用於地名。參見「[[埤頭鄉」、「虎頭埤]]」條。
動
增加。《詩經·邶風·北門》:「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 與妹書〉:「削長埤短,可數百里。」
名
低下潮溼的地方。《國語·晉語八》:「木不危生,松柏不生埤。」
形
低下。《字彙·土部》:「埤,音悲。與卑同。汙下也。」《荀子·非相》:「故君子之於言無厭。鄙夫反是:好其實不恤其文,是以終身不免埤汙傭俗。」通「卑」。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