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pǐ

ㄆㄧˇ

部首 土

部外 3

總筆畫 6

䤏 𡉏 𡺮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72E

左右结构

1215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nn

gsu

byy

47117

拼音 pǐ

注音 ㄆㄧˇ

部首 土 部外 3總筆劃 6

統一碼 572E筆順 121515

標

圮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圮

pǐ ㄆㄧˇ

  1. 塌壞,倒塌。
  2. 破裂,分裂:“是以悲痛,肝心~裂”。
  3. 毀滅,斷絕:“分野殊異,遂用~絕,不圖今日乃相得也”。

英語 destroyed, ruined; to subvert to injure

德語 vernichtete, zerstört

法語 démoli (immeuble, mur)​,détruit,interrompu

© 漢典

圮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圮 pǐ

〈動〉

(1) (形聲。從土,己聲。本義:毀;塌壞;坍塌)

(2) 同本義 [destroy;collapse]

圮,毀也。——《說文》

祖乙圮於耿。——《書·序》。傳:“河水所毀曰圮。”

覩有黎之圮墳。——《思玄賦》

方命毀族。——《虞書·堯典》

(3) 又如:圮泐(石頭毀壞開裂);圮剝(毀分;毀壞剝蝕);圮族(毀害種類);圮壞(毀壞);圮廢(譭棄,荒廢);圮壞(坍塌);圮傾(坍塌,傾頹);圮毀(坍塌毀壞);圮下(地面塌陷而形成的低窪);圮缺(傾毀,殘缺)

(4) 斷絕 [intercept]

故宗緒中圮。——《東京賦》。注:“絕也。”

(5) 又如:圮絕(斷絕);圮隔(隔絕);圮紐(謂不能維繫)

(6) 傾覆 [overturn]

由我則固,不由我則圮。——柳宗元《梓人傳》

(7) 傷害 [harm]

圮剝至親。——《後漢書》

© 漢典

圮 國語辭典

圮ㄆㄧˇpǐ
動
  1. 毀壞、傾倒。如:「傾圮」、「圮墳」。

© 漢典
【酉集下】【酉】 䤏·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䤏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圮”字頭,請參考“䤏”字。)
【酉集下】【酉】 䤏·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廣韻】符鄙切【集韻】部鄙切,𠀤音否。覆也。

又【玉篇】酒色。

© 漢典
【卷十三】【土】

圮 《说文解字》

【卷十三】【土】
『說文解字』

毀也。《虞書》曰:“方命圮族。”从土己聲。䤏,圮或从手从非,配省聲。符鄙切

『說文解字注』

(圮)毀也。廣韵。岸毀。又覆也。从土。己聲。符鄙切。古音在一部。虞書曰。虞當作唐。說在禾部。方命圮族。堯典文。


(䤏)圮或从手、配省。非聲。大徐作从手、从非、配省聲。未知孰是。此葢卽屵部之?嶏字。其音義皆略同也。

© 漢典

圮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i˨˩˦ 日语读音 YABURU YABURERU KUTSUGAESU KUTSUGAERU韩语罗马 PI现代韩语 비越南语 dãy

客家话 [梅县腔] gi3 pi3 [海陆腔] pi3 gi3 [客英字典] gi3 pi3 [台湾四县腔] pi3 gi3粤语 pei2潮州话 颇衣2(丕)

近代音 滂母 齊微韻 上聲 痞小空;中古音 並母 旨韻 上聲 否小韻 符鄙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咍部 ;王力系统:並母 之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圮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圮」 說文‧土部「圮」
「䤏」 說文或體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䤏
𡉏
𡺮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痞(pi3)
    2. 嚭(pi3)
    3. 鴄(pi3)
    4. 否(pi3)
    5. 仳(pi3)
    6. 䏘(pi3)
    7. 銢(pi3)
    8. 嶏(pi3)
    9. 癖(pi3)
    10. 䫌(pi3)
    11. 擗(pi3)
    12. 悂(pi3)
同部首
    1. 墄
    2. 址
    3. 坌
    4. 垱
    5. 墙
    6. 塅
    7. 圫
    8. 堰
    9. 圬
    10. 埊
    11. 壍
    12. 坙
同筆畫
    1. 𠂤
    2. 亦
    3. 㔔
    4. 农
    5. 迆
    6. 𠅃
    7. 䦽
    8. 覀
    9. 讷
    10. 纫
    11. 迁
    12. 在
初中古詩詞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清·纪昀 《河中石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