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圍棋

拼音 wéi qí

注音 ㄨㄟˊ ㄑㄧˊ

圍棋 詞語解釋

解釋

◎ 圍棋 wéiqí

[go;Chinese draught] 棋類遊藝的一種。古代叫“弈”。傳爲堯作。春秋戰國時代即有記載。隋唐時傳入日本,近已流傳到歐美各國。用黑白棋子,棋盤上有19條交叉線將棋盤分成361個方格,目的是佔領較大的地區,並吃掉對方的棋子

-----------------
國語辭典
圍棋wéi qí ㄨㄟˊ ㄑㄧˊ
  1. 一種棋藝。相傳為堯所發明。棋盤上縱橫各有十九道線,相互交錯成三百六十一個點,雙方分持黑白棋子著於點上,用以圍攻對方。凡被包圍,而無活路者,則為對方所吃。最後再視所占之點的多寡來決定勝負。也稱為「大棋」。

  2. 下圍棋。《三國演義.第一二○回》:「退入後宮,與祕書丞張華圍棋消遣。」

英語 the game of Go

德語 Go

法語 jeu de go

© 漢典

圍棋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圍棋 (國際通行棋種)

  • 圍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爲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着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爲勝。因爲黑方先走佔了便宜,所以人爲規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佈局),爲座子制,由白方先行。現代圍棋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後,使圍棋的變化更加複雜多變。圍棋也被認爲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圍碁
      2. 圍棊
      3. 惟其
      4. 為期
      5. 唯其
      6. 围棊
      7. 偉器
      8. 為期
      9. 尾騎
      10. 爲氣
      11. 味氣
      12. 偉奇
      13. 違畔
      14. 為市
      15. 為主作倡
      16. 惟翰
      17. 唯物論
      18. 幃帽
      19. 騖奇
      20. 禱祈
      21. 沈齊
      22. 幡旗
      23. 驍騎
      24. 薌萁
    相關詞語
      1. 圍困
      2. 圍兜
      3. 圍腰
      4. 圍嘴兒
      5. 圍住
      6. 圍範
      7. 四圍
      8. 撤圍
      9. 珠繞翠圍
      10. 謝圍
      11. 打茶圍
      12. 小圍
      13. 棋流
      14. 棋處
      15. 棋院
      16. 棋高一著
      17. 棋跱
      18. 棋路
      19. 一盤棋
      20. 枯棋
      21. 死棋
      22. 着棋
      23. 盲棋
      24. 象棋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