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niè

ㄋㄧㄝˋ

部首 口

部外 18

總筆畫 21

簡體 嗫

嗫 聶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6C1

左右結構

2511221111221111221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bbb

rsjj

jccc

61041

拼音 niè

注音 ㄋㄧㄝˋ

部首 口 部外 18總筆劃 21

基本區 56C1筆順 251122111122111122111

通

囁 基本解釋

● 囁

niè ㄋㄧㄝˋ


  1. 見「囁」。

英語 move lips as when speaking; hesitation

法語 bouger la bouche

【漢典】

囁 國語辭典

囁ㄋㄧㄝˋniè
  1. 參見「呫囁」、「囁嚅」等條。

囁ㄓㄜˊ​zhé
  1. (一)​之又音。

【漢典】
【丑集上】【口】 囁·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8

囁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囁·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8

【廣韻】之涉切【集韻】質涉切,𠀤音讋。【玉篇】口無節也。

又【廣韻】口動也。

又【玉篇】私罵也。

又【廣韻】而涉切【集韻】日涉切,𠀤音𦣀。【玉篇】囁嚅,多言也。【廣韻】口動。

又呫囁,詳前呫字註。 【集韻】本作讘。同喦。

【漢典】
【卷十二】【耳】

↳聶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囁」字頭,请參考「聶」字:)
【卷十二】【耳】
《說文解字》

附耳私小語也。从三耳。尼輒切文三十二 重四

《說文解字注》

(聶)駙耳私小語也。口部咠下曰。聶語也。按二篆皆會意。以口就耳則爲咠。咠者己二耳在旁、彼一耳居閒則爲聶。史記魏其武安傳曰。乃效女兒呫聶耳語。韋曰。呫聶、附耳小語聲。从三耳。尼輒切。八部。

【漢典】

囁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niɛ˥˧ 日语读音 SASAYAKU韩语罗马 SEP YEP现代韩语 섭

客家话 [宝安腔] ngiap7 [海陆腔] ngiap7 [台湾四县腔] ngiap7 [梅县腔] ngiap7 [客语拼音字汇] ngiab5 [客英字典] ngiap7 [陆丰腔] gniap7粤语 zip3

近代音 中古音 日母 葉韻 入聲 讘小韻 而涉切 三等 開口;照章母 葉韻 入聲 讋小韻 之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怗部 ;王力系统:日母 葉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囁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聶」。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聶」 曾2「聶」 說文‧耳部「聶」 睡.為2「囁」「嗫」 「囁」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嗫
聶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躡(nie4)
    2. 敜(nie4)
    3. 嶭(nie4)
    4. 踗(nie4)
    5. 帇(nie4)
    6. 㚔(nie4)
    7. 鉨(nie4)
    8. 啮(nie4)
    9. 掜(nie4)
    10. 鋷(nie4)
    11. 臲(nie4)
    12. 聂(nie4)
同部首
    1. 周
    2. 㗺
    3. 嘶
    4. 㕷
    5. 嗊
    6. 㗂
    7. 㕫
    8. 唷
    9. 㗸
    10. 吱
    11. 咬
    12. 嘳
同筆畫
    1. 鐻
    2. 鶬
    3. 䩌
    4. 觺
    5. 巋
    6. 䳴
    7. 癩
    8. 颦
    9. 𠘤
    10. 礴
    11. 欄
    12. 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