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ì

ㄑㄧˋ

部首 口

部外 13

總筆畫 16

噐 𠾖 𡄛 𦈯 器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668

上下结构

251251134425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kdk

rrikr

jjjj

66668

拼音 qì

注音 ㄑㄧˋ

部首 口 部外 13總筆劃 16

統一碼 5668筆順 2512511344251251

常 通 標

器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器

qì ㄑㄧˋ

  1. 用具的總稱:~皿。~物。~械。木~。武~。~小易盈。
  2. 生物體結構中具有某種獨立生理機能的部分:~官。消化~。
  3. 人的度量、才幹:~度。~量(liàng )。~宇。~質。大~晚成。
  4. 重視:~重。~敬。

英語 receptacle, vessel; instrument

德語 Bauelement, Einheit, Gerät (S)

法語 ustensile,appareil,objet,organe,capacité,talent

© 漢典

器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器

噐 qì

〈名〉

(1) (會意。從犬。《說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義:器具)

(2) 同本義 [utensil;implement;appliance]

器,皿也。——《說文》。段注:“器乃凡器統稱。”

天下神器。——《老子》

形乃謂之器。——《易·繫辭》

物周爲器。——《周書·寶典》

其貢器物。——《周禮·大行人》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韓非子·顯學》

作爲食器。斬山木而財之。——《韓非子·十過》

守圉之器。——《墨子·公輸》

肖於器邪。——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盆器傾側。——《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盡一器。——清· 周容《芋老人傳》

器貢(宗廟的器具。九貢之一);器車(器指銀甕丹甑等,車指山車之類。都在太平盛世出現,故象徵祥瑞);器小(容器狹小)器備(器物,器具)

(3) 泛指用具 [utensil;apparatus]。如:銀器;錫器;漆器;玉器;器直(木工用的曲尺);器玩(玩具,供玩賞的器物);器仗(亦作“器杖”。武器總稱;指帝王所用的儀仗器具)

(4) 器官 [organ]。如:細胞器;生殖器;泌尿器

(5) 度量;胸懷 [capacity;tolerance]。如:器識(器度和見識);器小(器局狹隘);器行(器量品行);器懷(胸懷;度量);器宇(指人的胸襟和度量)

(6) 才能 [capacity;ability]

廟堂之器。——明· 劉基《賣柑者言》

器能(器量才能);器分(人所具有的資質和才能);器志(才識和志向);器尚(才具,節操)

(7) 人才 [talent]

大器晚成。——《老子》

先自治而後治人之稱大器。——《法言·先知》

詞性變化

◎ 器 qì

〈動〉

重視 [think highly of]

先主器之——《三國志·諸葛亮傳》

朝廷器之。——《後漢書》

器任(重視任用);器待(謂器重而禮遇之);器愛(器重而愛護);器遇(器重而厚待)

常用詞組


器材器度器官器件器局器具器量器皿器識器械器用器重
© 漢典

器 國語辭典

器ㄑㄧˋqì
名
  1. 用具的總稱。如:「陶器」、「容器」、「兵器」、「投鼠忌器」。《易經·繫辭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度量、胸懷。如:「器度寬廣」、「器量弘深」。《論語·八佾》:「管仲之器小哉?」

  3. 才能、能力。如:「大器晚成」。《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

  4. 器官。如:「生殖器」。

  5. 姓。如商代有器氏尊。

動
  1. 重視、看重。如:「器重」。《後漢書·卷四六·陳寵傳》:「自在樞機,謝遣門人,拒絕知友,唯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

© 漢典
【丑集上】【口】 器·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3

器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器·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3

〔古文〕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去冀切,𢽽去聲。【說文】衆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廣韻】器皿。【易·繫辭】形乃謂之器。【註】成形曰器。【書·舜典】如五器。【註】器謂圭璧。

又【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註】器,能也。【論語】及其使人也,器之。【疏】度人才器而官之。

又【論語】管仲之器小哉。【註】言其度量小也。

又姓。見【姓苑】。

又叶欺迄切,音乞。【曹植·黃帝三鼎贊】鼎質文精,古之神器。黃帝是鑄,以像太乙。 【集韻】或作𦈯。【玉篇】俗作噐。

© 漢典
【卷三】【㗊】

器 《说文解字》

【卷三】【㗊】
『說文解字』

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去冀切文六 重二

『說文解字注』

(器)皿也。皿部曰。皿、飯食之用器也。然則皿專謂食器。器乃凡器統偁。器下云皿也者、散文則不别也。木部曰。有所盛曰器。無所盛曰械。陸德明本如是。象器之口。謂㗊也。與上文从㗊字不同。犬所㠯守之。會意。去冀切。冀當作旣。十五部。

© 漢典

器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 唐代读音 kyì日语读音 UTSUWA韩语罗马 KI现代韩语 기越南语 khí

客家话 [海陆腔] hi5 k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沙头角腔] hi5 [东莞腔] hi5 [梅县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客英字典] hi5 ki5 [宝安腔] hi5 [陆丰腔] hi5粤语 hei3潮州话 ki3

近代音 溪母 齊微韻 去聲 氣小空;中古音 溪母 至韻 去聲 器小韻 去冀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屑部 ;王力系统:溪母 質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器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器」 作冊睘卣西周早期集成5407「器」 包2.251「器」 說文‧㗊部「器」 睡.秦178「器」
「器」 仲𢦚臣盤西周早期集成10101
「器」 㒼簋西周中期集成4195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噐
𠾖
𡄛
𦈯
器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䏅(qi4)
    2. 䢀(qi4)
    3. 䟄(qi4)
    4. 泣(qi4)
    5. 㞚(qi4)
    6. 㗊(qi4)
    7. 㰟(qi4)
    8. 欫(qi4)
    9. 㘍(qi4)
    10. 䒗(qi4)
    11. 㣬(qi4)
    12. 䯥(qi4)
同部首
    1. 咺
    2. 咚
    3. 嘌
    4. 哿
    5. 命
    6. 嗟
    7. 唛
    8. 囃
    9. 嗹
    10. 嗽
    11. 喭
    12. 哀
同筆畫
    1. 嶵
    2. 瞠
    3. 錊
    4. 餜
    5. 㸂
    6. 擂
    7. 儘
    8. 鮊
    9. 頼
    10. 𠏹
    11. 𠒸
    12. 䁧
小學古詩詞
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节选)
初中古詩詞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明·魏学洢 《核舟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