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唢呐

拼音 suǒ nà

注音 ㄙㄨㄛˇ ㄣㄚˋ

唢呐 詞語解釋

解釋

◎ 嗩吶 suǒnà

[surnay; suona horn] 管樂器,管身上面七孔,下面一孔。原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金、元時傳入中國

-----------------
國語辭典
嗩吶suǒ nà ㄙㄨㄛˇ ㄋㄚˋ
  1. 樂器名。古觱篥之屬,本回族樂器,原名「蘇爾奈」。以木管為身,由細漸粗,上開八孔。木管上端為一細銅管,細銅管前端可套以葦製哨子。木管下端承接一個銅質的喇叭口。音色高亢宏亮。

© 漢典

唢呐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嗩吶

  • 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
  • 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着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臺灣民間稱爲鼓吹;在廣東地區又被稱爲嘀嗒,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
  •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髮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爲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琐吶
      2. 锁呐
      3. 锁吶
      4. 琐呐
      5. 瑣呐
      6. 唢吶
      7. 鎖呐
      8. 锁哪
      9. 嗩呐
      10. 琐呐
      11. 锁吶
      12. 琐吶
      13. 琐吶
      14. 琐劣
      15. 琐瘦
      16. 所化
      17. 琐琐碌碌
      18. 所居
      19. 雅典娜
      20. 禅衲
      21. 补纳
      22. 附纳
      23. 追纳
      24. 保纳
    相關詞語
      1. 唢吶
      2. 呐呐
      3. 呐喊
      4. 呐钝
      5. 呐吃
      6. 呐口
      7. 呐鈍
      8. 涩呐
      9. 鎖呐
      10. 澀呐
      11. 喃喃呐呐
      12. 琐呐
      13. 锁呐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