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chún

ㄔㄨㄣˊ

部首 口

部外 7

總筆畫 10

㖘 𠵧 𠸸 脣 䫃 𣲼 𦟢 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507

半包圍結構

1311534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fek

mvr

ghj

71263

拼音 chún

注音 ㄔㄨㄣˊ

部首 口 部外 7總筆劃 10

基本區 5507筆順 1311534251

常 標

唇 基本解釋

● 唇

chún ㄔㄨㄣˊ《集韻》船倫切,平諄船。


  1. 嘴唇。也作「脣」。《論衡•率性》:「揚唇吻之音,聒賢聖之耳。」
  2. 指物體的邊緣。唐杜甫《麗人行》:「頭上何所有?翠微㔩葉垂鬢唇。」

● 唇

zhēn ㄓㄣ《廣韻》職鄰切,平真章。諄部。


  1. 驚。《説文•口部》:「唇,驚也。」

● 唇

zhèn ㄓㄣˋ《集韻》之刃切,去震章。


  1. 驚聲。《集韻•震韻》:「唇,驚聲。」

英語 lips

德語 Lippe

【漢典】

唇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脣

脣 chún

名

(1) (形聲。從口,辰聲。本義:嘴脣)

(2) 同本義 [lip]

脣,緣也,口之緣也。——《釋名·釋形體》

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左傳·僖公五年》

脣焦口燥呼不得。——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又如:脣吻(言語);脣紅齒白(形容面貌俊美);脣不離腮(比喻親密無間,形影不離);脣齒之邦(非常親密、利害攸關的鄰邦)

(3) 邊緣 [edge]

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沈括《夢溪筆談》

常用詞組


脣齒脣齒相依脣膏脣紅齒白脣裂脣槍舌劍脣亡齒寒脣音
【漢典】

唇 國語辭典

唇
  1. 「脣 」的異體字。

唇ㄓㄣzhēn
形
  1. 驚駭。《說文解字·口部》:「唇,驚也,從口辰聲。」

【漢典】
【丑集上】【口】 唇·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唇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唇·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唐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𠀤音眞。【說文】驚也。【廣韻】同㖘。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義同。

又之刃切,音震。驚聲。【字彙】俗作口脣字,非。

【漢典】
【卷二】【口】

唇 《說文解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驚也。从口辰聲。側鄰切

《說文解字注》

(唇)驚也。後人以震字爲之。从口辰聲。側鄰切。十三部。

【漢典】

唇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uən˧˥ 唐代读音 jhuin日语读音 KUCHIBIRU韩语罗马 CIN现代韩语 진越南语 thần

客家话 [梅县腔] sh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客英字典] shun2 [宝安腔] sun2 [海陆腔] shun2 [东莞腔] sun2 [沙头角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陆丰腔] shun3粤语 seon4

近代音 穿母 真文韻 平聲陽 唇小空;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痕部 ;定母 痕部 ;王力系统:章母 文部 ;船母 文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唇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唇」 說文‧口部「唇」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㖘
𠵧
𠸸
脣
䫃
𣲼
𦟢
𩕁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䣩(chun2)
    2. 錞(chun2)
    3. 浱(chun2)
    4. 䓐(chun2)
    5. 䐇(chun2)
    6. 㸪(chun2)
    7. 莼(chun2)
    8. 䔚(chun2)
    9. 純(chun2)
    10. 滣(chun2)
    11. 纯(chun2)
    12. 湻(chun2)
同部首
    1. 噉
    2. 嘙
    3. 㘎
    4. 啙
    5. 唂
    6. 嚾
    7. 嚘
    8. 唾
    9. 㖚
    10. 哙
    11. 呫
    12. 㗫
同筆畫
    1. 㫪
    2. 烈
    3. 斊
    4. 舰
    5. 俹
    6. 烑
    7. 荺
    8. 陮
    9. 株
    10. 庪
    11. 栚
    12. 舭
初中古詩詞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唐·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