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xì

ㄒㄧˋ

部首 口

部外 5

總筆畫 8

嚊 𠰝 𧦁 訵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46C

左右结构

251253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lg

rwc

jlk

66000

拼音 xì

注音 ㄒㄧˋ

部首 口 部外 5總筆劃 8

統一碼 546C筆順 25125351

呬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呬

xì ㄒㄧˋ

  1. 喘息。
  2. 噓,氣,運氣吐納一法。
  3. 休息。

英語 to rest

© 漢典
【丑集上】【口】 呬·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5

呬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呬·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5

【唐韻】【集韻】𠀤虛器切,音屓。【說文】東夷謂息爲呬,引《詩·大雅》:昆夷呬矣。◎按《詩》本作昆夷駾矣,維其喙矣。傳:喙,息也。《說文》攺駾作呬,非。【張衡·思𤣥賦】呬河林之蓁蓁。【註】呬,息也。一作怬。【集韻】或作嚊。

又【集韻】許四切,音㕧。【爾雅·釋詁】呬,息也。【註】施乾讀音㕧。【揚子·方言】東齊曰呬。【註】呬,許四反。

又【廣韻】丑利切。【集韻】丑二切,𠀤音杘。【廣韻】本作訵,隂知也。

又【集韻】郞丁切,音靈。衆聲也。

© 漢典
【卷二】【口】

呬 《说文解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東夷謂息爲呬。从口四聲。《詩》曰:“犬夷呬矣。”虚器切

『說文解字注』

(呬)東夷謂息爲呬。方言。呬、息也。東齊曰呬。釋詁郭注亦云。今東齊謂息爲呬。疑許襲方言。東夷當作東齊。字之誤也。从口。四聲。虛器切。十五部。按大雅。民之攸墍。毛曰。墍、息也。墍不訓息。此正謂墍卽呬之假借。爾雅。呬、息也。某氏引詩。民之攸呬。葢三家詩作呬。毛詩作墍。說文尸部有㞒字。鼻部有齂字。皆臥息也。亦皆虛器切。凡古休息與鼻息同義。詩曰。犬夷呬矣。大雅。混夷駾矣。維其喙矣。合二句爲一句。與日部引東方昌矣相似。混作犬。喙作呬。葢亦用三家詩。馬部引昆夷駾矣。則毛詩也。毛云。喙、困也。方言䭒、喙、呬、息也。按人之安寧與困極皆驗諸息。故假樂、綿之呬。不嫌異義同偁。喙與呬。不嫌異字同義。

© 漢典

呬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 日语读音 IKI IKOU韩语罗马 HI LYENG HUY

客家话 [梅县腔]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客英字典] si5 [海陆腔] si5粤语 hei3潮州话 hi3

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至韻 去聲 齂小韻 虚器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屑部 ;王力系统:曉母 質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呬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呬」 說文‧口部「呬」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嚊
𠰝
𧦁
訵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䘮(xi4)
    2. 㭡(xi4)
    3. 䊠(xi4)
    4. 蒵(xi4)
    5. 細(xi4)
    6. 戱(xi4)
    7. 戯(xi4)
    8. 钑(xi4)
    9. 䦧(xi4)
    10. 卌(xi4)
    11. 戏(xi4)
    12. 㤸(xi4)
同部首
    1. 叾
    2. 啂
    3. 哚
    4. 嚆
    5. 哢
    6. 嗘
    7. 哮
    8. 啼
    9. 咔
    10. 吒
    11. 嘌
    12. 問
同筆畫
    1. 瓰
    2. 顷
    3. 旻
    4. 𠚌
    5. 侔
    6. 𠀮
    7. 抺
    8. 郑
    9. 奉
    10. 罙
    11. 枚
    12. 陌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