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bei

bài

˙ㄅㄟ

ㄅㄞˋ

部首 口

部外 4

總筆畫 7

繁體 唄

唄 㗑 𠼕 𠼚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457

左右结构

2512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my

rbo

jlo

67082

拼音 bei bài

注音 ˙ㄅㄟ ㄅㄞˋ

部首 口 部外 4總筆劃 7

統一碼 5457筆順 2512534

標

呗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唄

(唄)

bei ㄅㄟ

     ◎ 助詞(❶表示“罷了,不過如此”的意思,如“不懂就學~”;❷表示同意、命令等語氣,跟“吧”相近,如“去就去~”)。

其它字義


● 唄

(唄)

bài ㄅㄞˋ

  1. 〔~唱〕和尚誦經。
  2. 〔梵~〕佛教徒唸經的聲音。

英語

final particle of assertion

法語 (indiquant un fait facile à comprendre)​,(indiquant une concession)​

© 漢典

呗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唄

唄 bài

〈動〉

(1) 佛教經文中的贊偈,爲梵語 pāthaka(唄匿)音譯之略。 印度謂以短偈形式贊唱宗教頌歌。後泛指讚頌佛經或誦經聲 [Buddhist singing]

天竺方俗,凡是歌詠法言,皆稱爲“唄”。至於此土詠經則稱爲轉讀,歌贊則號爲梵唄。—— 南朝樑· 慧皎《高僧傳·經師論》

(2) 又如:唄佛(誦經禮佛);唄音(誦經聲);唄唱(唱偈頌經);唄偈(贊唱頌偈);唄聲(誦經唱偈聲);唄讚(讚頌佛的功德)

(3) 另見 bei

基本詞義


◎ 唄

唄 bei

〈助〉

(1) 表示事實或道理明顯,很容易瞭解。如:你不會騎車就學唄

(2) 表示勉強同意的語氣。如:你一定要去,就去唄

(3) 另見 bài

© 漢典
【丑集上】【口】 唄·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唄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呗”字頭,請參考“唄”字。)
【丑集上】【口】 唄·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薄邁切,音敗。【玉篇】梵音聲。【集韻】西域謂頌曰唄。【法苑】西方之有唄,猶東國之有讚。讚者,從文以結章。唄者,短偈以流頌。比其事義,名異實同。

© 漢典

呗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ei˥˧; pĄi˥˧

粤语 baai6潮州话 bai1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呗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唄
㗑
𠼕
𠼚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臂(bei0)
    2. 唄(bei0)
    3. 稗(bai4)
    4. 䥯(bai4)
    5. 拝(bai4)
    6. 猈(bai4)
    7. 韛(bai4)
    8. 䢙(bai4)
    9. 敗(bai4)
    10. 唄(bai4)
    11. 䴽(bai4)
    12. 拜(bai4)
    13. 庍(bai4)
    14. 败(bai4)
同部首
    1. 召
    2. 喗
    3. 㘔
    4. 咬
    5. 咰
    6. 㘇
    7. 咢
    8. 叶
    9. 咿
    10. 㗊
    11. 嗥
    12. 嘖
同筆畫
    1. 杌
    2. 卵
    3. 阻
    4. 远
    5. 囬
    6. 茾
    7. 系
    8. 作
    9. 圼
    10. 𠅊
    11. 坘
    12. 𠇲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