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yòu

ㄧㄡˋ

部首 口

部外 2

總筆畫 5

佑 又 𠮢 祐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3F3

半包围结构

13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kf

kr

gdj

40600

拼音 yòu

注音 ㄧㄡˋ

部首 口 部外 2總筆劃 5

統一碼 53F3筆順 13251

常 通 標

右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右

yòu ㄧㄡˋ

  1. 面向南時,西的一邊,與“左”相對:~手。~邊。
  2. 地理上指西方:山~。江~。
  3. 指政治思想上保守或反動的:~傾。~派。~翼。
  4. 古代稱等級高的:~族。~職。無出其~(沒有高過它的)。
  5. 崇尚,重視:“竊以~文興化,乃致治之所先”。
  6. 古同“侑”,勸酒,勸食。
  7. 古同“佑”,幫助,偏袒。

英語 right; west; right-wing

德語 rechts"

法語 droite,côté droit

© 漢典

右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右 yòu

〈動〉

(1) (會意。從口,從又(手)。口手並用幫助別人。本義:右助。見《說文》。這個意義後來寫作“佑”)

(2) 助;幫助。後多作“佑” [help]

右,手口相助也。——《說文》。字亦作佑。

右者,助也。——《易·繫辭》

以左右刑罰。——《周禮·士師》。注:“左右,助也。”

王右伯輿。——《左傳·襄公十年》。注:“助也。”

保右命之。——《詩·大雅·嘉樂》

(3) 又如:右援(援助;引薦);右序(輔助;佑助);右餉(謂享受祭獻,佑助降福);右與(佑助,幫助)

(4) 尊崇;崇尚 [respect]

兼愛,尚賢,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淮南子》。 高誘注:“右,猶尊也。”

(5) 又如:右鬼(尊崇鬼神);右賢(尚賢,尊崇賢能);右文(崇尚文治);右武(崇尚武功)

(6) 保佑。後作“祐” [bless and protect]

祐、右實同字。今據許書,凡助爲右、爲佑,神助則爲祐。—— 清·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保右命爾。——《詩·大雅·大明》

維天其右之。——《詩·周頌·我將》

是天反覆右我漢國也。——《漢書·翟義傳》

(7) 通“侑”。勸食 [urge sb. to drink or wait on]

一朝右之。——《詩·小雅·彤弓》

既右饗之。——《詩·周頌·我將》

以享右祭祀。——《周禮·春官·大祝》

詞性變化

◎ 右 yòu

〈名〉

(1) 右手 [right hand]

右秉白旄以麾。——《書·牧誓》

范蠡乃左提鼓,右援,以應使者。——《國語》

(2) 又如:右口(中醫名詞。右手寸口);右臂(人大多慣於用右手做事,因以右臂喻事物的要害部分)

(3) 右手一邊的方位,與“左”相對 [the right side]

效駕,奮衣由右上。——《禮記》

折其右肱。——《易·豐》

(4) 又如:右勢下(右邊;右旁);右個(右側的偏室);右文(漢字形聲字中右旁兼聲義者稱爲右文);右文說(文字學上一種從聲符求字義的學說,形聲字大都聲旁在右)

(5) 官職或官署 [official or governmental mansion]。如:右扶風(漢初官名);右更(秦漢爵位名。第十四級);右府(宋代樞密使和樞密院的別稱);右垣(即“右掖”。唐時指中書省);右相(官名);右席(指宰相之位);右部(指戶部);右揆(官名。右丞相)

(6) 地理上的西邊 [west]。如:山右;江右

(7) 車右。即參乘,古代戰車上站在右邊負責警衛的武士 [guard stood by right side of war chariot]

菜駒爲右。——《左傳·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8) 姓

◎ 右 yòu

〈形〉

(1) 持保守的、傳統的或有時是獨裁主義的[觀點和政策] [right]。如:右派

(2) 古代崇右,故以右爲上,爲貴,爲高 [super]

位在廉頗之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無出其右者(古時以右方的位置爲尊,故右指上位)。——《聊齋志異·促織》

(3) 又如:右戚(皇帝貴戚);右姓(豪族大姓);右客(尊貴的客人);右地(要地);右列(先賢,有德才的前輩)

常用詞組


右邊右側右丞相右都御史右派右僉都御史右傾右侍郎右手右首右袒右舷右翼
© 漢典

右 國語辭典

右ㄧㄡˋyòu
名
  1. 表示方向、位置。相對於「左」。如:「向右轉」、「前後左右」。

  2. 地理位置上,方向面向南時,指西邊。如:「江右」、「隴右」。《儀禮·士虞禮》:「陳三鼎于門外之右。」唐·溫庭筠〈過五丈原〉詩:「天晴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

  3. 上位。《管子·七法》:「故聚天下之精財,論百工之銳器,春秋角試,以練精銳為右。」《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4. 豪強。《後漢書·卷四六·陳寵傳》:「西州豪右并兼,吏多姦貪,訴訟日百數。」

  5. 姓。如漢代有右公弼。

動
  1. 佐助。《左傳·襄公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宋·陳亮〈甲辰秋答朱元晦祕書〉:「只如太宗亦只是發他英雄之心,豈右其為霸哉!」通「佑」。

  2. 親近、袒護。《戰國策·魏策二》:「衍將右韓而左魏,文將右齊而左魏。」《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議者頗言司馬品高,郎官、刺史迭處,不可以授賤工,帝意右之。」

  3. 崇尚。《淮南子·氾論》:「兼愛尚賢,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唐·劉禹錫〈天論上〉:「右賢尚功,建極閑邪,人之能也。」

© 漢典
【丑集上】【口】 右·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2

右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右·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2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𠀤音峟。與祐佑通。【說文】助也。【爾雅·釋詁】右,導也,勴也,亮也。【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註】左音佐。【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詩·大雅】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又左之對也。【書·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禮·少儀】贊幣自左,詔辭自右。【註】立者尊右。

又上也。【前漢·公孫弘傳】守成上文,遭遇右武。【註】師古曰:右亦上也。

又【循吏傳】文翁以爲右職。【註】師古曰:右職,縣中高職也。

又强也。【後漢·明帝紀】無令豪右,得固其利。

又官名。【周禮·夏官】司右,掌羣右之政令。【註】羣右,戎右,齊右,道右也。

又姓。【正字通】漢右公弼,宋右嘉祥,明右巖。

又【廣韻】漢複姓,五氏。左傳𡭢樂大心爲右師,其後因官爲氏,漢有中郞右師譚。晉賈華爲右行,因官爲氏,漢有御史中丞右行綽。何氏姓苑有右閭、右扈、右南等氏。

又山名,獸名。【山海經】長右之山有獸,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與侑通。【周禮·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註】右讀爲侑。勸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云久切,音有。義同。○按《集韻》有上去二音,義實相通。《正韻》於上聲訓左右手,去聲訓右助,二音分二義,非。

又叶以周切,音由。【詩·周頌】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按《唐韻》正音以。今從朱註。

又叶羽軌切,音以。【詩·衞風】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弟叶滿彼反。【秦風】溯徊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宋玉·笛賦】隆崛萬丈,盤石雙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按《唐韻》正云:右古音以歷引經傳子集證之,是直當讀作以,非止叶音矣。

又叶于記切,音異。【詩·小雅】我有嘉賔,中心喜之。鐘鼓旣設,一朝右之。喜叶去聲。

又叶演女切,音與。【陸雲·陸丞相誄】乃幹中軍,入作內輔。公侯陟降,在帝左右。 【說文】本作𠮢,从口从又。【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

© 漢典
【卷二】【口】

右 《说文解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助也。从口从又。于救切〖注〗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

手口相助也。从又从口。于救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别作佑。

『說文解字注』

(右)助也。从口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爲𠂇又字。則又製佐佑爲左右字。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右)助也。李燾本及集韵如是。今二徐本皆作手口相助也。从又口。按又下曰厷、曰叉、曰叉、自臂指言之。以又下象臂、上象指也。不當早廁從口之字。口部有此字、云助也。從口又。主謂以口助手。不當入此謂手助口。宜刪。

© 漢典

右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ou˥˧ 唐代读音 *hiòu日语读音 MIGI TASUKERU韩语罗马 WU现代韩语 우越南语 hữu

客家话 [梅县腔] ju5 [宝安腔] ju3 (jiu3) [客英字典] ju5 [陆丰腔] jiu6 [客语拼音字汇] yiu4 [海陆腔] riu6 [沙头角腔] jeu3 [台湾四县腔] ju5 [东莞腔] jiu3粤语 jau6

近代音 影母 尤侯韻 去聲 又小空;中古音 喻云母 宥韻 去聲 宥小韻 于救切 三等 開口;喻云母 有韻 上聲 有小韻 云久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咍部 ;匣母 咍部 ;王力系统:匣母 之部 ;匣母 之部 ;

吴语 闽语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右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又」 鐵7.4合20836「右」 夨令方彝西周早期集成9901「右」 包2.133「右」 說文‧又部「右」 睡.封21「右」
「右」 班簋西周早期集成4341「右」 曾39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佑
又
𠮢
祐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㺠(you4)
    2. 诱(you4)
    3. 柚(you4)
    4. 泑(you4)
    5. 亴(you4)
    6. 㓜(you4)
    7. 䆜(you4)
    8. 孧(you4)
    9. 有(you4)
    10. 䀁(you4)
    11. 囿(you4)
    12. 㕛(you4)
同部首
    1. 呡
    2. 唳
    3. 㘅
    4. 喙
    5. 㖅
    6. 哳
    7. 喕
    8. 嘂
    9. 囀
    10. 㗣
    11. 哯
    12. 嗳
同筆畫
    1. 央
    2. 㞤
    3. 功
    4. 𠖮
    5. 叼
    6. 宁
    7. 民
    8. 弍
    9. 业
    10. 台
    11. 艿
    12. 北
初中古詩詞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明·魏学洢 《核舟记》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明·魏学洢 《核舟记》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明·魏学洢 《核舟记》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明·魏学洢 《核舟记》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明·魏学洢 《核舟记》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明·魏学洢 《核舟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