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常用詞組
基本詞義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鍾鎛之類的樂器。①本義:樂器。《詩·小雅·鼓鍾》:“以雅以南。”②方位詞)
(2) 方位名。和“北”相對 [south]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說文》
出戶南望。——晉· 幹寶《搜神記》
南撫夷越。——《三國志·諸葛亮傳》
旌麾南指。——《資治通鑑》
南極瀟湘。——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3) 又如:南薰(借指從南面刮來的風);南離(南方)
(4) 南方;南面 [South]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 阮居道北。——《新說新語·言語》
(5) 又如:南風(南方勢力);南酒(黃酒,南方釀造);南宗(佛教指南北二宗,南宗爲六祖惠能所創立);南夏(泛指中國的南部);南客(客居南方);南浦(南面的水邊);南琛(南方所產的珍寶);南鄉(南方);南鄰(古指南方金鄰國;南邊的近郊);南榮(房屋的南檐;南方之地);南鄙(南方邊境地區);南遷(遷都南方);南徼(南方邊陲);南饌(南方口味的菜餚);南關(南方的關塞)
(6) 官爵名。通“男” [baron]
鄭伯,男南也。——《孔子家語·正論解》。注:“南,《左傳》作男,古字作男,亦多用作此南,連言之,猶言公侯也。”
(7) 對《詩經》中《周南》、《召南》的簡稱 [Nan]
周始二《南》,《風》兼六代。——《晉書》
(8) 姓
詞性變化
〈動〉
(1) 向南走;向南移動 [move toward south]
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 巴蜀,東割膏腴之地。—— 漢· 賈誼《過秦論》
(2) 又
南取百越之地,以爲 桂林、 象郡。
(3) 又如:南轅(車轅向南)
〈副〉
(1) 向南 [toward south]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
南面稱帝。——《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又如:南奔(向南奔跑)
常用詞組
南 國語辭典
方位名。與「北」相對。如:「坐北朝南」、「大江南北」。《詩經·小雅·何人斯 》:「胡不自南?」
南方的樂曲。《禮記·文王世子》:「胥鼓南。」漢·鄭玄·注:「南,南夷之樂也。」
姓。如唐代有南霽雲。
向南行、向南移動。《周禮·地官·大司徒》:「日南則景短,多暑。」《宋史·卷四二八·道學傳二·楊時傳》:「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南邊的。如:「南岸」、「南極」。《陳書·卷二一·王固傳》:「魏人以南人嗜魚,大設罟網。」
參見「南無 」條。
〔古文〕𡴖𡴟【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又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又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又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又【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陸雲·喜霽賦】朱明啓𠋫,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南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nĄn˧˥; nɑ˥ 唐代读音 *nom日语读音 MINAMI韩语罗马 NAM现代韩语 남越南语 nam
客家话 [宝安腔] lam2 [梅县腔] nam2 [陆丰腔] nam3 [客英字典] nam2 [东莞腔] lam2 [客语拼音字汇] nam2 [海陆腔] nam2 [台湾四县腔] nam2 [沙头角腔] lam2粤语 naam4潮州话 nam5 (nâm)「澄海」nang5「潮州、饶平」lam5
近代音 泥母 監鹹韻 平聲陽 南小空;中古音 泥母 覃韻 平聲 南小韻 那含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覃部 ;王力系统:泥母 侵部 ;
南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南」 鐵115.3合24147 | 「南」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 「南」 包2.38 | 「南」 說文古文 | 「南」 睡.封21 | 「南」 |
「南」 鐵240.1合2011 | 「南」 南宮乎鐘西周晚期集成181 | 「南」 包2.96 | 「南」 說文‧𣎵部 | ||
「南」 前1.14.1合1998 | 「南」 冉鉦鋮戰國早期集成428 | 「南」 包2.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