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fāng

ㄈㄤ

部首 匚

部外 0

總筆畫 2

𠤬 𠥓 放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31A

單體結構

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gn

mv

haaa

71710

拼音 fāng

注音 ㄈㄤ

部首 匚 部外 0總筆劃 2

基本區 531A筆順 15

匚 基本解釋

● 匚

fāng ㄈㄤˉ


  1. 古代一種盛放東西的方形器物。
  2. 量詞,一斗。
  3. 祭名。

英語 box; KangXi radical 22

德語 boxen, Strafraum (S)​,Korb (S)​,Radikal Nr. 22 = Kasten (S)

法語 coffre,22e radical

【漢典】

匚 國語辭典

匚ㄈㄤfāng
名
  1. 古代一種盛物的器具。《說文解字·匚部》:「匚,受物之器。」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漢典】
【子集下】【匚】 匚·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0

匚 《康熙字典》

【子集下】【匚】 匚·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0

〔古文〕𠤬【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𠀤音方。【說文】受物之器。【肯棨錄】一斗曰匚。【六書正譌】本古方字,借爲受物器。【六書故】匚,器之爲方者也。

又通作筐。【通雅】匚爲古筐。

又【集韻】放古作匚。註見攴部四畫。

【漢典】
【卷十二】【匚】

匚 《說文解字》

【卷十二】【匚】
《說文解字》

受物之器。象形。凡匚之屬皆从匚。讀若方。𠥓,籒文匚。府良切

《說文解字注》

(匚)受物之器。此其器葢正方。文如此作者、横視之耳。直者其底。横者其四圍。右其口也。廣韵曰。或曰受一斗曰匚。按囗部云。囿、規也。今人皆作圜、作圓。方、本無正字。故自古叚方爲之。依字、匚有榘形。固可叚作方也。象形。凡匚之屬皆从匚。讀若方。府良切。十部。


(𠥓)籒文匚。

【漢典】

匚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ɑŋ˥ 日语读音 HAKO韩语罗马 PANG

客家话 [海陆腔]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梅县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粤语 fong1

近代音 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唐部 ;王力系统:幫母 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匚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匚」 甲2123合557「匚」 乃孫作且己鼎西周早期集成2431「匚」 說文籀文「匚」
「匚」 無想475「匚」 匚賓父癸鼎西周早期集成2132「匚」 說文‧匚部
「匚」 珠277合15496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𠤬
𠥓
放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蚄(fang1)
    2. 錺(fang1)
    3. 枋(fang1)
    4. 芳(fang1)
    5. 堏(fang1)
    6. 鈁(fang1)
    7. 汸(fang1)
    8. 趽(fang1)
    9. 祊(fang1)
    10. 钫(fang1)
    11. 方(fang1)
    12. 淓(fang1)
同部首
    1. 匣
    2. 㔷
    3. 㔴
    4. 匷
    5. 匳
    6. 匠
    7. 匦
    8. 㔳
    9. 医
    10. 匧
    11. 匥
    12. 㔸
同筆畫
    1. 厂
    2. 乜
    3. 丷
    4. 勹
    5. 七
    6. 九
    7. 𠁡
    8. 又
    9. 二
    10. 𠄠
    11. 力
    12. 丩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