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包子

拼音 bāo zi

注音 ㄅㄠ ㄗ

包子 詞語解釋

解釋

◎ 包子 bāozi

[steamed stuffed bun] 用圓形發麪皮包餡蒸成的食品

-----------------
國語辭典
包子bāo zi ㄅㄠ ˙ㄗ
  1. 用麵皮包餡,蒸熟可吃的食品。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補遺》:「有士大夫於京師買一妾,自言是蔡太師府包子廚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辭以不能。」元.周密《武林舊事.卷六.蒸作從食》:「蒸作從食:『大包子』、『諸色包子』。」如:「肉包子」、「菜包子」。

  2. 舊時銀錢等的封包。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祖宗故事誕育皇子公主,每侈其慶,則有浴兒包子,並賚巨臣戚里。包子者,皆金銀大小錢、金粟塗金果、犀玉錢、犀玉、方勝之屬。」

英語 steamed stuffed bun, CL:個|个[ge4]

德語 Baozi, Teigtäschchen (unterschiedlich gefüllt)​ (S, Ess)​, Bapao (S, Ess)​

法語 brioche à la vapeur, baozi

© 漢典

包子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包子 (中國傳統食品)

  • 包子(steamed stuffed bun)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麪食,一般由麪包裹着餡,主要製作材料有面粉和餡,起源於四川。相傳由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距今1800多年)。
  • 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於宋代,《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羣臣包子。”包子後注曰:“即饅頭別名”。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意思是說饅頭沒有餡,包子有餡)。包子一般是用麪粉發酵做成的,大小依據餡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稱作小籠包,其他依次爲中包、大包。常用餡心爲豬肉、羊肉、牛肉、粉條、香菇、豆沙、芹菜、茄子、包菜、韭菜、豆腐、木耳、乾菜肉、蛋黃、芝麻等。
  • 包子 (詞語概念)

  • 包子,指用發麪皮包餡蒸成的食品。見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諸般蜜煎香藥……更外賣軟羊諸色包子。”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苞子
      2. 孢子
      3. 暴恣
      4. 寶子
      5. 刨子
      6. 報子
      7. 孢子
      8. 胞子
      9. 剝蔥
      10. 胞兄
      11. 襃責
      12. 苞篚
      13. 襃后
      14. 苞苴賄賂
      15. 囡仔
      16. 洋名字
      17. 何德堪之
      18. 折而族之
      19. 不随以止
      20. 思所逐之
    相關詞語
      1. 包苴
      2. 包头
      3. 包穀
      4. 包廂
      5. 包複
      6. 包工連鎖
      7. 兼容並包
      8. 裹包
      9. 统包
      10. 汉堡包
      11. 饭包
      12. 郵包
      13. 子口税
      14. 子鸭
      15. 子墨
      16. 子姑
      17. 子夏
      18. 子占
      19. 两赖子
      20. 攮子
      21. 戴炭篓子
      22. 兩來子
      23. 卸擔子
      24. 试守孝子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