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í

ㄌㄧˊ

部首 刀

部外 21

總筆畫 23

㓯 蠫 𠠂 𠠍 𠠞 𠠫 𧏇 剺 剓 𠞙 𠞤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299

左右结构

5513533342512142512142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ejj

viln

zmik

22100

拼音 lí

注音 ㄌㄧˊ

部首 刀 部外 21總筆劃 23

統一碼 5299筆順 55135333425121425121422

劙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劙

lí ㄌㄧˊ

     ◎ 割:~面(割破臉皮)。

英語 a divide, to partition

© 漢典

劙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劙 lí

〈動〉

(1) 割;劈 [cut]

[莫邪]則劙盤盂,刎牛馬,忽然耳。——《荀子》

(2) 又如:劙枝(砍枝);劙刀(墾荒農具);劙囊(割囊竊取)

© 漢典

劙 國語辭典

劙ㄌㄧˊlí
動
  1. 割、劃。《荀子·彊國》:「剝脫之,砥厲之,則劙盤盂、刎牛馬忽然耳。」《聊齊志異·卷四·念秧》:「或有劙囊刺橐,攫貨於市,行人回首,財貨已空,此非鬼蜮之尤者耶?」

© 漢典
【子集下】【刀】 劙·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21

劙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 劙·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21

【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𠀤音离。【玉篇】分割也。【廣韻】分破也。【韻會】直破也。【博雅】解也。【集韻】或作𠠍。亦作剺。

又【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𠀤音麗。義同。

又【集韻】【韻會】𠀤里弟切,麗上聲。刀刺也。

© 漢典
【卷四】【刀】

剺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劙”字頭,請參考“剺”字:)
【卷四】【刀】
『說文解字』

剥也。劃也。从刀𠩺聲。里之切

『說文解字注』

(剺)剝也。方言。劙、解也。劙與剺雙聲義近。劃也。此別一義。當言一曰。按玄應書引三蒼云。剺、劃也。文部曰。?、微畫也。音同義近。从刀。𠩺聲。里之切。一部。

© 漢典

劙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 日语读音 TOKU WAKERU WARU韩语罗马 LI LYEY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li4粤语 lai5 lei5潮州话 罗衣5(离),li5

近代音 來母 齊微韻 去聲 利小空;中古音 來母 支韻 平聲 離小韻 吕支切 三等 開口;來母 薺韻 上聲 禮小韻 盧啓切 四等 開口;來母 霽韻 去聲 麗小韻 郎計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齊部 ;王力系统:來母 支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劙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㓯
蠫
𠠂
𠠍
𠠞
𠠫
𧏇
剺
剓
𠞙
𠞤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缡(li2)
    2. 䵩(li2)
    3. 䉫(li2)
    4. 梨(li2)
    5. 犛(li2)
    6. 狸(li2)
    7. 悡(li2)
    8. 黧(li2)
    9. 鑗(li2)
    10. 䵓(li2)
    11. 鹂(li2)
    12. 釐(li2)
同部首
    1. 剎
    2. 㓱
    3. 刽
    4. 剩
    5. 刣
    6. 㔀
    7. 刴
    8. 刮
    9. 制
    10. 刓
    11. 劀
    12. 剚
同筆畫
    1. 䞋
    2. 顮
    3. 禷
    4. 鷼
    5. 籢
    6. 躘
    7. 躜
    8. 𠑭
    9. 鷯
    10. 䲏
    11. 齭
    12. 魙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