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八大王

拼音 bā dài wáng

注音 ㄅㄚ ㄉㄞˋ ㄨㄤˊ

八大王 詞語解釋

解釋
1.宋太宗第八子周王趙元儼﹐性剛毅﹐有威望﹐時人稱"八大王"。 2.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自稱。
© 漢典

八大王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八大王 (明末農民起義軍)

  • 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也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等暴動。他自號“八大王”。由於他“身長瘦而面微黃,須一尺六寸,僄勁果俠,軍中稱爲‘黃虎’”。這一隊伍初屬王嘉胤自用,後自成一軍。因他小時讀過一點書,又受過軍事訓練,爲人多智謀,果敢勇猛,很快就顯示了指揮才能,他的部衆成爲當時以王自用爲盟主的三十六營中最強勁的一個營。從此,張獻忠隨着流民隊伍,轉戰於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屢立戰功。他的隊伍也由幾千人發展到幾萬人,成爲最強大的一支部隊。在與官軍的作戰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2]
  • 崇禎六年(1633年)冬,義軍大部分渡過黃河南下,張獻忠所部是以高迎祥爲盟主的十三家之一。
  • 崇禎七年(1634年),張獻忠入川,攻陷夔州(今重慶奉節),進圍太平,重慶女總兵秦良玉提兵趕至,獻忠懾於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桿兵"威名,蒼惶逃走,秦良玉率軍追擊,與正好回川的兒子馬祥麟前後夾擊,打敗張獻忠,使之退走湖廣。
  • 八大王 (漢語詞彙)

  • 八大王,爲古漢語常用詞彙,現多見於文學或是影視作品中,日常較少使用。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巴貝基
      2. 巴洛克艺术
      3. 扒扠
      4. 巴豆
      5. 疤痕
      6. 巴斯特納克
      7. 有亡
      8. 乖亡
      9. 送亡
      10. 央亡
      11. 喪亡
      12. 宣告死亡
    相關詞語
      1. 八分书
      2. 八座尚書
      3. 八絕
      4. 八宝饭
      5. 八字還沒有一撇
      6. 八百罗汉
      7. 夹七带八
      8. 歪七竪八
      9. 贼忘八
      10. 貢八
      11. 歪八竖八
      12. 尺八
      13. 王会图
      14. 王柄
      15. 王實甫
      16. 王喬
      17. 王伯齊
      18. 王蓬芮
      19. 山驢王
      20. 牛王
      21. 釀王
      22. 百花王
      23. 成王
      24. 驴王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