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入聲

拼音 rù shēng

注音 ㄖㄨˋ ㄕㄥ

入聲 詞語解釋

解釋

◎ 入聲 rùshēng

[entering tone,one of the four tones in classical Chinese pronunciation,still retained in certain dialects] 古漢語四聲之一。普通話沒有入聲,古入聲字分別讀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有些方言有入聲,入聲字一般比較短促,有時還帶輔音韻尾

-----------------
國語辭典
入聲rù shēng ㄖㄨˋ ㄕㄥ
  1. 一種漢語調類。聲調短促而急。現國音中已無入聲,入聲字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之中。如:「屋」、「竹」、「玉」、「谷」等字。

英語 entering tone, checked tone, one of the four tones of Middle Chinese

德語 Verschlusslaut (S)​

法語 ton d'entrée

© 漢典

入聲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入聲

  • 入聲是古漢語的四聲之一,平仄中的三個仄調之一。入聲韻尾由三種不同的塞音韻尾[-p̚],[-t̚],[-k̚]構成。入聲字讀音短促,一發即收。入聲字音是無聲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階段,但最後沒有爆發的塞音。“平聲者哀而妄,上聲者厲而舉,去聲者清而遠,入聲者直而促。”
  • 根據入聲在漢語中保留情況及表現形式的不同,可將其分爲4種情況:①粵語、閩南語、客家語、平話、部分贛語中,完整保存[-p̚],[-t̚],[-k̚]韻尾;②大部分贛語保留[-t̚]和[-k̚]韻尾;③吳語、徽語、晉語、閩東語、莆仙話、大部分江淮官話、極少數入聲獨立的西南官話及冀魯官話滄惠片章桓小片(章利片)中併爲喉塞韻尾[-ʔ];④閩北語、閩中語、新湘語、少部分江淮官話和大多數入聲獨立的西南官話中保留獨立調值。
  • 在日語、韓語及越南語所吸收的漢字音讀系統中都保留有入聲音韻的讀法。其中,韓語音讀中,塞音[-t̚]韻尾系統性的變化爲流音[-l];日語音讀中,入聲韻尾已獨立成另一個音節。
  • 絕大部分的官話方言入聲已經消失。半數以上的漢族人口以失去入聲的方言(包括普通話)爲母語,不經訓練難以分辨入聲字。由於部分原屬仄聲的入聲字被派進平聲,所以官話使用者較難判斷唐詩宋詞中的平仄韻律。
  • 各方言入聲消失的進程並不一致,總體來說,是先歸併,再變成喉塞音[ʔ],後喉塞音脫落,最後併入其他調。這一過程始於唐宋間的燕雲十六州,元朝官話已無入聲。但入聲至今仍廣泛存在於南方非官話方言、江淮官話及北方晉語中。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入聖
      2. 儒生
      3. 褥套
      4. 溽露
      5. 褥瘡
      6. 溽熱
      7. 縟組
      8. 辱門敗戶
      9. 殺身出生
      10. 躋升
      11. 蘭芝常生
      12. 儒生
      13. 如日方升
      14. 筆生
    相關詞語
      1. 入甲
      2. 入鄉隨鄉
      3. 入孝出悌
      4. 入黨
      5. 入井望天
      6. 入苙
      7. 稅入
      8. 日入
      9. 嵌入
      10. 四捨五入
      11. 長驅直入
      12. 打出弔入
      13. 聲情
      14. 聲動樑塵
      15. 聲名大噪
      16. 聲述
      17. 聲息
      18. 聲聞過情
      19. 一迭聲
      20. 漏聲
      21. 屈聲
      22. 寒聲
      23. 逸聲
      24. 正色厲聲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